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守望,为了这片净土——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纪实

2017-08-23 21:08:0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006年至今的十几年里,可可西里再没有响起枪声,境内藏羚羊逐步恢复至6万余只。

昔日满目疮痍的盗猎之地,如今成为高原物种基因库。可可西里现有哺乳动物31种,鸟类60种,鱼类6种,爬行类1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共24种。监测数据显示,可可西里荒漠面积不断减少。

不惮风霜苦与辛,惟信山川不负人。

可可西里以自身的实践证明,对自然以敬意就会获得公平的回报。

  精神厚土——从热爱到执着,坚守的使命不断传递与延伸

索南达杰牺牲后的第二年,秋培扎西的父亲、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扎巴多杰申请去可可西里,接管巡山队的工作。

父亲原想让大儿子去可可西里工作,小儿子秋培扎西留在母亲身边。但受舅舅和父亲的影响,秋培扎西从小就对可可西里充满向往。

大学毕业后,秋培扎西进入治多县森林公安局工作。尽管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他心里那个念头却越来越强烈——追随父亲,去远离县城的可可西里工作。

几次向领导申请后,2009年的一个借调机会,秋培扎西终于来到父辈奉献了热血和生命的可可西里。

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他觉得自己回到了家。

如今,他是卓乃湖保护站站长,哥哥普措才仁是沱沱河保护站站长。“我和哥哥结伴而行,来到了保护可可西里的前沿和原点。”

从二十多年前的巡山队到现在保护区管理局,两代可可西里人选择坚守在这4.5万平方公里的净土。

保护任务异常艰巨。即便是现在,管理局处于历史上最兵强马壮的阶段,全局也只有80多名工作人员。

有正式编制的只有37人,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因为年龄或身体疾病不能上站、进山参加巡护任务。其余50多人是管理局以生态管护员的名义聘用的。

这些人,有退伍军人,有刚中学毕业的学生,还有一些人像秋培扎西一样,从别的单位来的。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们来了可可西里,就留在了这里。

平时,工作人员分批倒班到保护站上工作,一去就是十天或者半个月。不上保护站时,他们也很难有机会能在格尔木的管理局机关长驻。

每个月一次的巡山任务、不定时接到的专项巡山任务,都要从全局抽调人员。六七个人组成一个巡山队,一起开车进山巡护。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