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塞罕坝的蓝色梦想和愿景(5)

2017-08-06 10:05:2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我特别在乎这些树,看有客人出门,一定要提醒他们爱护每一棵树,千万别吸烟。”他说,村里人有个共识,宁可让家门上的门号牌掉了,也不能让防火责任牌掉了。

  从塞罕坝到美丽中国

如果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塞罕坝的林木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相当于给这个蓝色星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

塞罕坝精心培育的优质苗木,现在已经输送到北方多个省市,来自塞罕坝的技术团队,承接了国内多个绿化工程。

塞罕坝的造林和营林碳汇项目,已在国家发改委备案,如实现上市交易,保守估计可收入上亿元。

在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带动下,全国将涌现更多的塞罕坝,共同绘就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新蓝图。

近年来,绿色、生态理念在全社会得到空前重视,绿化苗木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迅速兴起。

塞罕坝人的眼光也没有“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曾经丰富林场生态多样化而培育新品种的苗木基地如今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针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需求,塞罕坝正在建设规格梯次化、数量规模化、品种多样化、品质精良化的苗木基地,增加产品种类。

目前,已建成8万余亩的绿化苗木基地,储备苗木1800余万株,培育了云杉、樟子松、白桦、油松、落叶松等多品种、多规格的大量优质绿化苗。

“我们苗木基地的优质绿化苗,很快就卖掉了,最远的销往甘肃。”刘海莹说,依托丰富的苗木资源,林场利用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先后承担了河北省内外的十余项绿化工程。

数据显示,塞罕坝的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按照中国碳汇基金会测算,塞罕坝机械林场有45万余亩的森林可以包装上市。

经过两年的努力,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造林碳汇和营林碳汇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林业碳汇签发碳减排量最大的自愿减排碳汇项目。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象征。

塞罕坝绿色发展理念正向更远处铺开,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口塞北、承德丰宁千松坝、围场御道口等地大力植树造林,阻挡风沙南下进犯华北。在首都正北方,形成了一道宽约30公里、长约36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构筑起更为牢固的京津冀生态防护林体系。河北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8%增加到现在的32%,防沙治沙重点区域内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由沙尘暴加强区转变为阻滞区。

关键词:塞罕坝沙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