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雄安新区百日:“核心区”农民如何变市民?

2017-07-10 19:11:38    新浪综合  参与评论()人

新区筹委会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0家央企进行用工对接

在大王镇上,记者发现,和三个月前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道路两侧做皮草生意的门店大部分已歇业。一位当地做服装配料生意的商人告诉记者,大王镇做皮草买卖的大部分是外地人,皮草主要供应附近服装加工厂。如今,一些服装厂缩减了产量,很多皮草商“都回老家去了”。

除了皮草、服装,有色金属、制鞋、羽绒是安新三大传统产业。年产羽绒服装1000万件,年产值6.7亿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羽绒集散地。制鞋业有企业17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各类鞋1.5亿双,年产值45亿元,是华北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

生态环保在雄安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协调新旧产业的关系上,安新县一直在思考,如何保证环境与产业的和谐,做到可持续发展。

大王镇居民王力回忆,以往镇上每年都会有二三十户人家翻建自家房子。今年3月起,新建房屋被要求停工。对于这一严防楼市、土地乱相的政策,王力表示支持。

他现在考虑更多的是未来的“就业”。如今他家有六亩多地,夏种玉米,冬种小麦,闲的时候去附近服装厂打点零工,“一年下来几万块钱,生活过得还不错”。

“如果不种地,不知道能做什么?”王力说。其实,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征地尚未开始,但新区筹委会已着手这些未来“市民”们的工作。

 雄安新区就业培训暨劳务用工对接会(图片来源:央广)

雄安新区就业培训暨劳务用工对接会(图片来源:央广)

6月26日,雄安新区在容城举行了就业培训暨劳务用工对接会议。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30家央企和41家河北地方企业代表参会。新区筹委会副主任于振海透露,将在年底组织1万名有培训愿望的人员参加就业或创业培训,通过多层次教育培训推动新区民众由农民向市民转变。

在大王镇文化活动广场,记者看到一封以新区筹委会名义写给当地居民的信。信中称,将开展一系列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活动。信中承诺的技能培训工种既包括建筑施工、绿化、管线探测、高低压电工等传统行业,也包括电商运营、电脑操作、养老育婴护理、茶艺等“时髦”行业。

信中还表示,培训时间大约70-200课时,培训合格后将发放《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而且还特别强调培训对象是“有学技能或创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

这封信,当地很多人在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看过,并有意尝试“改变”自己。

 南河村驻村工作组公示牌(摄影/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南河村驻村工作组公示牌(摄影/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工作组进驻起步区57个村确保违法占地和违法违规建设零增量

事实上,为了保障新区征地拆迁等工作顺利开展,从4月开始,雄安三县就已派工作组进入起步区的57个行政村。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驻村工作组须做到“五确保”:确保违法占地和违法违规建设“零增量”,确保信息报送“零时差”,确保和谐征迁、妥善安置,确保施工顺利、有序推进,确保社会和谐、群众满意。

记者在大王镇附近的几个村庄走访发现,驻村工作组一般包含十名成员,组长通常由县里的副县级官员担任,例如小王营村的驻村工作组组长是白洋淀管委会副主任田宝绮、南河村的工作组组长是安新县人大副主任杨路达。副组长一般是县政府各组成部门的科级正职干部,包括县司法局长、人社局长等。

 小王营村村委会所在地(摄影/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小王营村村委会所在地(摄影/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根据驻村干部的工作管理制度,驻村工作组必须全天在村开展工作,不准擅自离开驻村岗位,不准遥控指挥。

6月7日中午,记者在小王营村村委会探访该村驻村工作组时,组长已冒雨“下村调研去了”,其他工作人员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对村民王力来说,虽然目前生活一切如常,但变化随时可能发生。半个多月前,他刚收割完小麦,把玉米种到自家的六亩地里。那些种子,是他播种的希望;而这片土地,是他们未来的希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村民为化名)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