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假记者假媒体形成灰色利益链 各地行动重拳打击(2)

2017-04-18 23:32:05    央视新闻  参与评论()人

在这起案件中,受害人王某某和许多人一样,并不知道记者证的真伪可以在中国记者网上进行查询,朱某某的这一张假记者证成了他行骗的有力道具。不过,现在假记者在行骗时可不光靠这一样,一张假记者证的背后还有别的名堂。

2016年11月左右,扫黄打非部门获得线索,有人在网上公开叫卖办理记者证,对外宣称只要交1800元钱和一张照片,就能够办理一张记者证,不仅可以在网上查验真伪,而且要去采访报道还可以开具介绍信。依据我国相关规定,要取得新闻记者证,必须经过相应资格考试,由新闻出版总署,如今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不可能花钱办到。接到线索后,执法人员迅速出动,找到了这个贩卖假记者证的李某。

李某自己交代,除了办证以外,他还开办了“凤凰旅游杂志社”和“中国南方通讯社”两个假媒体和查验记者身份的假网页,提供所谓的一条龙服务,而且凡是买了假记者证的人还可以在这两个假媒体上发稿子。于是那些买了假记者证的人就可以到各地招摇撞骗,以在这两个网页上发负面报道相要挟,进行敲诈勒索。这和前面的记者要钱帮忙办事,成了假记者们最主要的两项业务。

今年3月15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判决,李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没收违法所得7800元。近年来,各地扫黄打非部门大力开展“秋风”专项行动,查缴非法报刊,取缔非法设立的编辑部、记者站、工作站等机构,关闭非法设立的新闻网站、网站频道,依法处理非法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冒充新闻从业人员身份从事诈骗、敲诈勒索活动行为。从今年1到3月,全国已收缴各类非法报刊13.4万件,查办“假记者、假媒体、假记者站”案件39起。

现在的假记者假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的利益链条,环环相扣,越来越有欺骗性;而一些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假新闻,在传播手段上也紧跟潮流,编造得有模有样,让人真假难辨。无论是假记者假媒体,还是假新闻,不仅会让人钱财受损,影响经济发展,更会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媒体公信力,危害巨大。所以必须加大持续打击的力度,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它们扫除干净。

关键词:假记者假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