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首个环保统一标准:9月1日实施

2017-04-14 00:23:47  央视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首个环保统一标准)

为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推动京津冀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今天(13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联合发布了《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也是京津冀三地在环保领域发布的首个统一标准。

《标准》的发布,将对生产、销售、使用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从而减少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类涂料和胶黏剂使用量快速增长,以建筑类涂料为例,2000年全国建筑涂料产量为56.3万吨,2015年增加到516万吨,增长了8倍,年均增速超过15%。其中的溶剂型建筑涂料和胶黏剂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已成为城市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挥发性有机物是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降低PM2.5浓度,除要降低直接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外,同时要降低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二次转化生成PM2.5的气态的前体物。

据了解,《标准》将于2017年9月1日起,在京津冀三地同步实施。

延伸阅读:北京“大七环”再进一步 总投资120多亿元

国家发改委日前透露,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至大兴段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批复。这意味着俗称为北京“大七环”的首都环线高速公路距离全线贯通成环又近了一步。

发改委介绍,路线起自通州区西集镇赵庄村北侧冀京界,接已建成的首都地区环线国家高速公路河北香河段,经永乐店、漷县、于家务、采育等,止于大兴区采育镇韩营村南侧京冀界,接已建成的首都地区环线国家高速公路河北廊坊段,全长37.9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据了解,该项目采用PPP模式,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21.8亿元,其中国家安排中央专项建设基金29.61亿元,北京市政府安排财政性资金约30.45亿元,北京首都环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安排自有资金约31.67亿元,共计约91.73亿元作为项目资本金,约占总投资的75.3%。

发改委表示,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网,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北京市东部经济发展。

据介绍,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线路全长940公里,途经河北省张家口、涿州、廊坊、承德,以及北京市大兴区、通州区和平谷区等地,由密涿高速、张涿高速、张承高速、承平高速组成。由于其位于北京六环以外,并形成环形,因此也被人们俗称为北京“大七环”。

专家表示,首都环线高速公路的建设一方面将北京,以及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节点城市一一串联起来,对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有着巨大助推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北京的过境交通尤其是货运交通转移至外围地区,对缓解首都交通压力和改善空气质量都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北京新机场建成后,这条环线高速的一部分将成为沟通新老机场的陆路干线,成为两座机场间最便捷的走廊。

延伸阅读:设立雄安新区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千年大计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京津冀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建设好雄安新区,要坚持规划引领,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规划设计。“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只有坚持先谋后动,集聚各方人才,借鉴国际经验,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开展“多规合一”,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才能不留历史遗憾,建成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只有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合理把握开发节奏,才能稳扎稳打、有序推进,筑造经得起检验的历史性工程。

建设好雄安新区,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管是深圳经济特区,还是上海浦东新区,都是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雄安新区的发展壮大,根本上也要靠改革创新。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到营造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制度环境;从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到打造扩大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都需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趟出一条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新路来。

建设好雄安新区,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建设优质公共设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实惠。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河北省要积极主动作为,履行主体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合作,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

东方风来满眼春,山河万里起宏图。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为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更要有大历史观,要有21世纪的眼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地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平语”近人——习近平解题“京津冀一体化”

【编前语】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后,加强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京津冀“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三年来,习近平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具体部署?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回顾梳理。

京津冀一体化为了啥?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七方面着力——

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互补、合作、共赢——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要加快破解双城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把合作发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联动上,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临时展馆外平台眺望冬奥会相关场地规划用地。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重要抓手——

要把筹办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下大气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起到引领作用。

——2016年3月18日,习近平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要抓住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带动各方面建设,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如何形成新的增长极?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

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2015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

三地各有侧重——

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的大动脉,更有力地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同时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015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

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

——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天津考察

去产能特别是去钢铁产能,是河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硬骨头,也是河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之策。河北要树立知难而上的必胜信念,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推动各项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在河北考察

更多精彩请点击新闻排行榜

首页上页...23455
(责任编辑:曲格林 CN064、周晶晶 CN032)
关键词:京津冀环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