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已有8座城市被认可为国家中心城市,但这种“认可”还只是一种愿景。“国家希望它们能够朝这个方向努力,起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刘治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最后能不能成,还要靠它们自身的努力。”
经济实力是一道门槛
为了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相关城市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杭州市原市长张鸿铭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透露,去年他们得知国家正在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消息后,就立刻跟有关部委联系、汇报,希望能入选。
2016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和省住建厅在联合印发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杭州要充分利用举办G20峰会和亚运会的契机,扩大全球影响力,全力打造国际化门户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争取创建国家级中心城市。
西安则把全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今后五年的战略核心,写进了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报告中。
把争取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作为目标,写进市党代会报告的还有长沙、郑州、宁波等城市。厦门则在刚刚结束的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全力加快跨岛发展,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今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在规划中,山东也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与这些城市相比,更早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是武汉。2013年,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武汉远景发展战略专题研讨会上坦言:“到2049年,武汉将成为中国中部中心,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心城市,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大武汉的全面复兴。”
从那个时候开始,武汉就在方方面面对标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几座国务院明确赋予了全国性城市职能定位的城市。而在武汉的追赶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工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经济,提升武汉的经济实力。
2013年,工业倍增计划实施的第三年,武汉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长10%,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仅次于广州、深圳、成都,与成都的差距缩小至不到60亿元。
经济实力被认为是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一道门槛。不难发现,参与竞争的这些城市,基本上都位于GDP排行榜的顶端。2017年,中国大陆有12个城市迈入了“万亿GDP”的行列。其中,除了苏州外,其他11个要么已经被赋予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要么是入选的大热门。
刘治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经济实力虽然不是入选的唯一标准,但却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如果你自身的经济都不行,怎么去带动辐射周边地区?”他举例说,有些城市区域条件很好,比如广西北海按理应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但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
除了经济实力外,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也是一些城市竞争的焦点。
在所有的竞争城市中,地处西北的西安经济实力相对较弱。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限制西安做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城市规模。
“环顾我们周边的4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合并了原万县、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成都通过不断撤县设区,16年来城区版图扩张了近三倍;武汉原本就包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郑州以前比我们小,但它是全国第一个开放农民工户口的省会城市。2015年,郑州人口达到近千万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列第6位。”张宝通认为,这些城市都比西安大,比西安强。有人口,有规模,吸引力就强,招商引资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