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政协委员冯骥才:警惕古村落千篇一律只为赚钱(2)

2017-03-06 20:10:2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参与评论()人

九局:您的提案之二强调中小学生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参与和体验。今年1月份,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里面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您认为课堂和教材上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您强调的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是什么关系?

冯骥才:教材是必要的,我们从小学的古代诗词,还有一些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跟教材是分不开的。苏东坡、欧阳修的散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这些都是从教材里学来的。有一部分传统文化要通过教材来反映,但是教材不能包打天下。

有一部分传统是融在生活里的,比如说传统节日,把它编成教材给孩子们讲,不如让孩子们直接过一下节。比如清明节,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传统比如扫墓,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这很好。但还有一些传统,我们可能有些忘却了,比如古代有踏青、插柳的习俗。春游也是古代节日里的一个内容,春天到来,人们在房子里憋了一冬,要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跟大自然亲密一下。春游的时候,有一个活动叫插柳,就是把柳条折下一枝插在土里,柳条是可以长成树的。我们现在讲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春游可以跟现代观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老师带着孩子们春游、插柳的时候就可以跟孩子们讲古人在春天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你看《清明上河图》,上面画的从郊区回来的人,柳条盘成一圈一圈戴在头上。带着孩子们春游一次,他们对节日就有了亲身的感受,一下就理解了清明的内涵。

所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首要是感性的。你首先要去感受它,感受它之后你就会喜欢它,你就会认识到为什么古人是这样的,你才会热爱它。只有日积月累,慢慢地在各个方面都热爱这个文化,热爱自己的传统,就会产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不要觉得传统离我们很远,传统就在我们身上。传统不是历史的遗物,它是活着的。

九局:您这是35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了,也有许多提案被采纳,您是如何理解政协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

冯骥才:在政协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用嘴说,这叫参政议政,一种是写在纸上,这叫建言献策。政协提案不能光提问题,你得为国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办法来。

政协是一个特别独特的地方,因为平常你在别的地方提,比如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国家的决策层面很难听到。但是在政协上提,就可以直接听到,因为这是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地方。(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张珊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