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深刻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2)

2017-02-24 19:01:43    《红旗文稿》  参与评论()人

创新发展“为政思想”,为国家政治治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政道与治道统一提供历史启示。为政以德、为政以法、为政以道的“为政思想”是我国最基本、最传统的治国理念。“三为”思想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反映了历代为政者政治理想的文化共识,也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高度吻合。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和善于从历史传统中汲取政治智慧,以更加深邃的眼光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理念。早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就引用孔子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共产党人无论是做官做人、干事创业都不能丢掉“为政以德”这个根本。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道德实践与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强调国家治理应当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规律。他还以《论语》中的“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阐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从政准则。用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的“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荀子·王制》中的“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阐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周易·系辞下》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管子·正世》中的“利而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老子·道德经》中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指出始终保持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他以铁腕反腐整肃党纪,纯洁队伍,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既反映了他对“为政思想”的深谙熟用,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秉承洗练“修身思想”,为领导干部顺适时代条件变化、不忘崇德修身提供历史镜鉴。注重通过“修身立德”促进“人性之善”,是我国古代“修身思想”的主旨要义,也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做人的重要遵循。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做人是做官的前提,一个领导干部的作为,取决于本人的修为。他始终把“严以修身”摆在首位,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必修课,告诫大家“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引用东汉张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三国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隋代王通的“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宋代吕本中的“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等,说明“修身”对做官为人的重要意义。他还注重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在全党推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修身思想”精髓要义的深刻把握,揭示了党员领导干部“人性锻炼”与“党性修养”相统一的内在规律,是解决当前领导干部失政失德问题的重大创新。

赓续传承“劝学思想”,为共产党人特别是当代青年继承学思精神与加强自我改造相统一提供历史启迪。“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其理论意义在于“学思”,其实践意义在于“改造”。这既是古代“劝学思想”的主要精神,也与当前解决我们“本领恐慌”内在一致。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深刻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他把学习作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亲自为党员领导干部开出书单,列出必读书目;亲自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与青年学生座谈交流,勉励他们“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还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劝勉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自觉接受经典训练;勉励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广大青年,念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真经,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同志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举措,是他从个人成长历程中得出的深刻总结,也为我们跟上时代节奏、把握时代脉搏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