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不能踩太久,光靠需求侧调控也远远不够。”万科总裁郁亮此前也曾表示,房地产业要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利用踩“刹车”后的宝贵时机,建立长效机制、增加有效供给。房地产调控关键还是要治本,也就是要建立起制度框架,包括土地、投融资、住房以及税收制度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房价“十调九涨”的主要原因,便是短期调控政策难以形成良性政策循环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5-2016)》指出,住房调控政策难以实现预期调控目标,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能够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导致调控政策缺乏稳定性、持续性。
此外,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地方政府消极调控也是房价恐慌性暴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表示,2015年底中央明确提法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一二线城市还要抑制投机”,但在地方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二线城市并未很好执行该政策,库存不大但却去库存,供给减少,导致房价大涨,而应该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出于财政考虑,未能减少供给却又增加新投资,尤其去年上半年,三四线城市的投资开工增长率甚至高于一二线城市,搞反了中央政策意图。
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打摆子”式的,“之前大家还担心冰火两重天,好多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去库存压力那么大,没想到才几个月迅速火热起来,一线城市和二线热点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各地政府迫不得已,不断推出各种限购限贷措施。这种‘打摆子’式的表现,再次说明我们前几年说的多轮调控主要是治标,而非有效治本。”
“住房长效机制缺乏清晰的框架和路线、时间表。”倪鹏飞表示,房产税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进展缓慢,影响长效机制的整体建设进程和调控效果;在保障房供给方面,以货币化安置、以购代建等方式进行保障房供给的实施细节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戴德梁行高级董事、华东区综合住宅服务主管伍惠敏认为,政府需要合理引导市场需求,全面开征房产税等良药多管齐下,建立长效机制,这是稳定房价的关键。
倪鹏飞则建议,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上,建立“多元所有”“现房销售”“租售并举”“过滤使用”“货币动态”的住房产权、经营、交换、消费和分配制度,新市民通过市场和政府支持租购可支付住房。同时建立“有偿性、竞争性”的住房用地制度,“多层次、普惠制”的住房金融制度,“以持有税为主”的房地产财税制度。
2017房地产价格或僵持
“类似于2016年支持商品房高速增长的资本性因素应该在逐步削弱,调控政策短期内也难以放松,在此背景下,2017年应该是房地产价格僵持的一年。”万科董事会秘书朱旭如是表示。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会相对温和。由于目前市场整体库存较低,过去一两年中包括三四线地区的库存也有下降;去年新开工和房地产投资势头不强,下行空间受到一定限制;政策虽然在整体收紧,但不是大幅打压式的调控,而是因城施政,和2010年、2011年相比调控政策相对温和。
“温和调整指的是房地产投资而非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新开工及投资的增长可能由去年的7%-8%下降到今年的2%-3%,调整的幅度并不大。而在2013年到2015年,房地产投资调整幅度在10%-20%之间,相较而言今年的调整是温和的。”汪涛表示。
针对未来房地产政策走向,汪涛认为决策层依然会因城施政,加速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心城市的范围等,但不会有重大的紧缩政策。
瑞银中国房地产行业研究主管李智颖还特别指出,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将是未来五年内地房地产行业的一大动力,这有助于房企盘活资金,还可为市场提供高透明度、回报确定的投资工具,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
招商蛇口董事会秘书刘宁也指出,预计2017年的市场会全面降温,房地产行业的融资也会出现收紧,高价拿地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