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中全会后“首虎”陈树隆被查的三个前兆
自9月10日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原市长黄兴国被调查以来,这59天中纪委一直没有发布“打虎”消息。不过,这个并不算长的纪录,于今天(8日)被打破。
下午1点,中纪委通报“安徽省副省长陈树隆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陈树隆是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后,首个被查的省部级官员;也是安徽的第四“虎”,在其之前,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韩先聪、安徽省原副省长杨振超先后落马。
一如此前的官员被查通报,官方暂时没有透露陈树隆涉及哪些具体问题。不过,“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发现,此前,陈树隆的仕途变化已引起关注。
就在不久前,2011年就进入安徽省委领导班子的陈树隆,在安徽省委常委换届中“落选”。更值得注意的是,安徽是中央巡视首轮“回头看”的四省之一,虽然安徽两月前发布了巡视“回头看”整改报告,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头看”给安徽官场带来的震动和影响随之结束。
落选安徽省委委员
10月30日上午9点,中共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安徽大剧院开幕。
当时,陈树隆以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在主席台前排就坐。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当时,陈树隆的职务是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4天后,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举行闭幕会,陈树隆仍旧坐在主席台前排。不过,在这次会上,他的命运逆转。
会议选举出由88名委员、16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陈树隆的名字并不在其中。这意味着,陈树隆不再是安徽省委委员。因此,在随后的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陈树隆也没有当选安徽省委常委。
公开履历显示,2011年49岁时,陈树隆就已经开始担任安徽省委常委。也就是说,此番“落选”前,陈树隆已经担任了5年安徽省委常委。
生于1962年、现年54岁的陈树隆,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毕业后曾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其后就进入金融系统,先后在安徽省国债服务中心、省财政证券公司、省信托投资公司、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曾任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02年起,陈树隆历任合肥市副市长、芜湖市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
2011年,陈树隆由芜湖市委书记,调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一年后任安徽省副省长,今年3月起任安徽省常务副省长。
陈树隆的上述仕途变化,令不少人感到意外,50出头、7个多月前刚走上常务副省长的他,为何“出局”,“落选”呢?今天,中纪委宣布陈树隆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明晰。
中央巡视“回头看”的“冲击波”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今年6月到8月间,陈树隆还有一个重要头衔——安徽省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今年2月,中央巡视首次杀出“回马枪”,对安徽等四省进行了巡视“回头看”。
“回头看”结束不久,安徽原副省长杨振超于5月24日落马。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时,指出安徽“选人用人问题突出,存在买官卖官、带病提拔”,“工程项目、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仍然突出,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量大面广”等。
其后,安徽成立了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陈树隆成为领导小组成员,这也是惯例安排。8月26日,安徽晒出了巡视整改报告。
此番陈树隆被调查,是否与上述巡视“回头看”有关呢?对此官方没披露相关消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安徽的“回头看”已经走完了巡视组反馈问题、安徽公布整改报告这样一个流程,可并不意味着这次“回头看”已经成为“过去时”。
十八大以来的巡视,各个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时有一句一模一样的“结语”,“巡视组还收到涉及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反映,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有关方面处理”。因此,巡视成果常在巡视组离开后,乃至于晒出巡视整改报告之后,持续发酵。
山西的塌方式腐败,就爆发于山西公布巡视整改报告之后。跟安徽同一批被“回头看”的辽宁,也是在晒出巡视整改报告之后,开始全面深入处置拉票贿选案。
老下属5月前被批捕
今年6月,芜湖市原副市长洪建平(副厅级)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洪建平是陈树隆的老下属,两人共事多年。
洪建平是芜湖人,2003年1月升任芜湖副市长。
当年底,陈树隆从合肥来到芜湖,任芜湖市委常委、副市长,此后他在芜湖工作了8年,当了2年芜湖市长、3年芜湖市委书记,也就是说曾主政芜湖5年。
陈树隆在芜湖工作这8年间,洪建平一直担任芜湖副市长,曾分管住房和城乡建设、房地产管理等。
据媒体报道,金融系统出身的陈树隆,是“经济能手”,主政芜湖时非常重视经济建设,房地产也是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以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为例,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都呈两位数增长,特别是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105.2%。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报记者王姝 校对:陆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