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社部:将完善医生职称评价标准 唯论文论英雄或改变(2)

2016-10-30 08:25:1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李俊超坦言,除了论文难,有时候职称名额也非常有限,到乡镇医院,已经所剩无几:“县级医院都占完了,到乡镇医院都没有。建议乡镇医院评副高程序,应该简化程序。像乡镇医院论文不能要求老高,(要求)老高像搞科研,乡镇医院也不会。”

虽然论文与职称直接挂钩,但在大部分医生看来,论文与提高医术,却几乎挂不上钩。一份调查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医生认为论文与自身医疗水平的关系不大,认为有极大促进意义的人只占8%。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目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论文指挥棒”,使论文在晋升、奖金、评优中占了过于重要的位置,不仅容易出现学术造假,甚至会耽误部分医生精进医术:“把写论文写书作为医生评价的第一标准,导致医疗行业不注重临床,这对于提高整个国家医疗水平、提高医院的治疗质量不好。基层医院主要不是搞研究,主要是看病的质量。”

曹长松认为,在职称评定中,如果适当考量论文,能够起到提升医生素质和科研的作用,但应该区分专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的医生,分别做要求:“就像考试一样,你是临床大夫,你主要考临床业务,其他东西作为参考。你就是搞临床科研的,就把论文作为重点,然后临床作为一个加分项。”

人社部在去年11月出台过一份《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时,论文、科研只作为参考条件而非硬性要求。政策到如今一年,不少基层医生感受到,有了更多精力投入到临床看病中。河南省胸科医院某主治医师表示,基层的医师那就以看病为主,而大型的,学校的,比如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以科研型为主,这样就把不同的医院的层次就分开了,职称的评审会更加客观更加公正。

人社部最新透露,接下来将研究制定一份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意见。通过完善分类评价标准,让该搞科研的重视学术水平,该重视临床技术的医生专注于实践能力。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最主要的是分类评价。“对一些基层的医务人员,可能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一些诊治专题报告或者病案分析资料更能反映专业能力,这些就能够用来替代相应的论文要求。再比如,可以考虑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的质量,淡化论文的数量要求,以免‘一刀切’的做法。”

首页上页12  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