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践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观察之三
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07日 01 版)
2016年7月28日下午3点,许多人的手机响起,各个新闻客户端陆续推来相同的消息——出租车改革和网约车新政方案出台,明确“网约车合法”。
6000多条社会建议、数十次论证会议、七部门联合立法……中国用了280多个日夜,以极其耐心的良性互动,破解出租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承认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迎来新技术、新制度造就的新改善。
利益协调之难、措施谋划之细,出租车改革,仅仅是中国改革一个小小的切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4年时间里,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之迅速、态度之果敢,“让国内外大吃一惊”;步子之大、效果之实,也打消了很多人的观望犹疑。从中央到地方,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从中心城市到广大乡村,中国的改革于爬坡过坎中闯关夺隘,于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
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人们的改革期待,水涨船高;公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新一轮“改革赶考”,以利益的保障、活力的激发,给公众带来满满“获得感”
有这样一幅漫画,描绘当前中国的改革:不同群体各执一端,进行着一场多方角力的拔河,而绳子的交汇点上,系着“改革共识”的小旗。
的确,与改革大幕初启时相比,本轮改革有着更为复杂的语境。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中受益;那么,今天的改革已成为“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难免经历阵痛、面临矛盾。
人们的改革期待,水涨船高。钱包鼓了,对“分配不公”的关注就更多了;吃饱穿暖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有学上了,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的不满日益凸显;能自由流动了,打破城乡和城市之间户籍壁垒的呼声愈发迫切……这是过去改革的成果,也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公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涨不涨价、征不征税,基于同样的事实,不同群体往往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市容要整洁,小贩要生计,市民要便利,城管改革共识难求;经济发展调结构、去产能,但如果企业关门、员工下岗,必然影响一部分人的生活与发展……这是改革的方程式,也是改革的必答题。
中流击水,唯勇者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从启动之年的全面播种、次第开花,到关键之年的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的多点突破、协调平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开出一剂剂破除顽瘴痼疾的良方,驾驭和引领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随着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公众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给新一轮“改革赶考”打出了高分——
这是保障利益的“获得感”。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全面二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打破“一考定终身”……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业计划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居民收入增速稳稳跑赢GDP,3项医保覆盖超过13亿人口,保障性安居工程总开工量达到3915万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这是激发活力的“获得感”。从“零门槛”注册公司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让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783.8万户,同比增长13.2%,平均每天新登记4万户,其中企业1.4万户;“政府购买服务”、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热词不断涌现,政府借力市场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满足百姓需求与提供发展空间,共赢格局初显……各项改革,激发了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改革伟力,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
有人说,过去中国的改革之难,如同航母在硬币上调头;而今天中国的改革之难,如同摆放一块块针尖大小的拼图。以理论创新为指引,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中国改革的实践创新,给亿万人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最期盼的领域,最突出的问题
——革除沉疴,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冲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这样的价值排序,让全社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一位意大利专栏作家撰文写道,“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邓小平在1978年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所面临的那种十字路口”,“习近平可能是几十年来面临最严峻挑战的一位中国领导人”。
从过剩产能的关停与转型,到油价、药价、水价的“新价格闯关”;从“跑断腿”的办事流程、“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到5000多万贫困人口,改革可谓“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从哪里入手、在哪里切入,考验着改革智慧,更体现着价值排序。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党中央规划的改革路径,可谓思路明确、逻辑清晰。
革除沉疴,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党的十八大以来,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审批长跑成了“短途接力”,“办证多、办证难”大大改善,让企业与百姓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践行“有权不能任性”,全国31个省份公布了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24个省份还公布了责任清单,为经济发展清障搭台;“一分钱注册公司”“三证合一”、取消企业年检……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攻坚,平均每天涌现万户新企业;“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在创新创业的“风口”起飞;医药、农产品、能源、铁路货运等重点领域价格市场化改革,增强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政策松绑、政府让利,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也让更多人拥有了改变命运、人生出彩的机会。
冲破藩篱,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3年多来,得益于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民生指标却稳中有升,不断抬升的“底线”刻度让社会更加温暖;废止劳教制度、平反冤假错案、立案登记制等司法改革深入推进,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大地;积分入户、随迁子女“异地高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每一项重大政策出台,逐渐填平身份鸿沟,无论新老市民,不论体制内外都共享起点公平、机会公平与规则公平。无“漏底”、有尊严,人民从福祉增长中体会公平,在公平阳光下见证成果共享。
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让全社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经济体制改革把握“新常态”大逻辑,孕育新动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道路、构建法治体系,剑指治理现代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夯实软实力;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发力,提高含金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出“1 6组合拳”,保护绿水青山;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体制改革致力管好“关键少数”,向深层次挺进……改革框架搭起、蓝图绘就,给亿万人民带来对未来最好的预期。
上下结合,上下对称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构成了改革实践的上下结合、上下对称,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经验
2015年11月27日,一条“中国军队开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大幕”的电讯稿,迅速传遍世界。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七大军区变为五大战区,军种改建,中央军委机构改革……力度空前的改革,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建立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改革这块“最硬的骨头”破冰推进,令人为之一振,所激发的改革信心,可谓前所未有。
军队的“整体性改革”,正体现出全面深化改革中“自上而下”的路径。当改革走入深水区,仅仅依靠一地的力量、政策的修补,已经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治理雾霾,倘若难以割舍固有利益,只希望搭别人淘汰产能的便车,实现清洁呼吸有几分把握?公务员工资改革、城乡养老金并轨,每一项都少不了增加财政投入,而告别土地财政、改革税收制度,又难免减少财政收入,一增一减如何平衡?正因此,习近平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审时度势,找出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透彻辨析,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60条、300多项举措,吹响改革冲锋号;两年多时间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了27次会议,优化顶层设计,紧密部署落实,为地方推进落实改革定调子、划底线、稳预期。
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中央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地方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扎实推进。回首这几年,在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我们见证了109个审批专用章被封存,简政放权不断扫除市场与民生盲点,疏通经济发展堵点;在法院门口,我们听到了“上访三年不如上诉一年”,法治改革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公平正义;从黑龙江到吉林、内蒙古,广袤原始森林里,多年不绝的伐木声已戛然而止,生态改革令绿色中国一天天愈发清新养眼……自上而下的改革,释放强大推动力,让普通人拥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越重,越离不开基层的探索实践。”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允许基层大胆探索,然后整合到具体的制度创新中去。
的确,许多重大改革,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形成方案,在向各地各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凝聚共识。靠顶层设计明确方向,用基层探索投石问路,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全面深化改革,更加强调“于法有据”“上下对称”。有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大胆探索”得收一下,基层试点不能“差异化”?“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来自中央的坚定声音,将这些顾虑彻底打消,为积极探索的基层改革者注入强劲动力。
放眼神州,地方改革观照全局、大胆探索,再次激荡春潮。福建“三明医改模式”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进一步推广;浙江开化县“多规合一”试点改革,获得中央领导的肯定;上海市、重庆市承担全国群团改革试点工作,聚焦破解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种种问题;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在上海先行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继续在北京、广东、重庆、新疆开展试点……地方改革多点开花,摸索规律、固化经验,为全局性改革提供不竭的火种。
雷厉风行探索、时不我待总结、快马加鞭推广,全面改革与重点突破精巧平衡,基层改革的实践创新与改革大动脉相融相通,为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形成了中国改革的合鸣共奏。
既当促进派,又当实干家
——既要以“善始”开局,更要以“善终”收势。盯住“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释放出改革红利,“以人民为中心”的印记深深铭刻在“说到做到”的承诺中
这是一个改革的年代。
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亚健康”状态,很多国家都在变革中寻找着出路。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就职后,曾雄心勃勃地推出一系列改革计划。然而,从医改法案到移民管理,从金融监管到枪支管控,掣肘重重,很多改革无疾而终。
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却在高效推进,改革部署出台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价,“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
如果说美国改革之路往往会梗阻在“最先一公里”,那么中国改革之路的问题更多地存在于“最后一公里”。比较中外,有学者表示,“一旦意识到问题,中国解决起来比西方更有效率,这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从包产到户到建立经济特区,从发展乡镇企业到农民进城务工,过去很长时间,改革是“所见即所得”,一个政策就是一个成果,出台措施就能取得成效。但行至今日,面临复杂的博弈,要解利益的方程,一些举措难免成为“纸上的改革”“文件的改革”,一些人也成为“口头派”“空想家”。公众屡以“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揶揄那些久推不转的改革。“最后一公里”,决定着改革的成色。对于老百姓而言,获得更多改革释放出的红利,才有对改革的肯定和认同;对于改革者来说,既要以“善始”开局,更要以“善终”收势。盯住“最后一公里”,才能把改革发展的实惠送到百姓手中。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钉钉子“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当改革再次扬帆起航,“抓落实”“抓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多的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的印记深深铭刻在“说到做到”的承诺中。
抓落实,重点在严明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抓改革落实,要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重点之一就是抓好改革督察。“你们的财政资金有多少在沉睡?问题出在哪儿?”“下放了多少权力?基层能不能接住?”“减税降费为什么一些企业感受不深?卡在哪些环节?”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有力的督导之下,机制的瘀结逐个打通,改革的红利充分释放。
抓落实,关键在精确发力,求得精准落地。精准把脉,看准问题不踏空;精当统筹,措施配套重协同;精细操作,重点突出求聚变。国防和军队改革闯过“火焰山”,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构建起8方面制度,8根顶梁柱相互支撑,一整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卓然成型;自贸区试点由1个拓展到11个,自贸区建设迎来“2.0”时代……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盼,改革措施在“治大国若烹小鲜”式的谋划中落准、落实、落细。
抓落实,基础在管好干部,强化改革导向。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干部任用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在严守法纪底线的同时,也要积极建立容错机制,区别对待探索失误和违纪行为,为担当者担当、让创新者无忧,最大限度调动改革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从及时总结地方推进改革情况,到对苗头性倾向及时打招呼提醒;从强调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到强调要考核验收改革竣工结果,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问责……各地区各部门普遍以列出改革任务清单、施工图、时间表的方式明确自身责任,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在荆棘遍地中斧开前路、从问题挑战中排云而上,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改在真处,使政策落实成为一场“接力赛”,确保抵达终点。
“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孕育着伟大的未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人们呼唤改革、投身改革、见证改革,在改革的浪潮中昂扬奋进。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瞻望未来,按照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擘画的改革蓝图,抓住“最大的机遇”,挖掘“最大的潜力”,释放更多的获得感,我们一定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