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你一时的伟大去赌一个人的一生”、“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把你现在能想象的困难,乘以10倍,觉得能接受再生”……
也有劝她留下的,“来到这个世上经历的不仅仅是痛苦,更多的是快乐”、“小生命是无辜的”。
手术的痛苦与唇腭裂患者面临的交友歧视、求职歧视让她失眠。“如果我们生活在无人打扰的大山里,孩子啥样我们都留下。”她和丈夫想。
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孩主动加了她微信。漂亮的头像,一问才知“用的是表姐的照片”。
女孩先天性唇裂,尽管家庭幸福,依然觉得“家人的爱抵御不了社会的歧视”,她劝孙晓奇放弃。
“给孩子一个不完整的躯壳来到这个世界上,还要让他冒被歧视围绕的风险,”孙晓奇觉得自己不敢赌。
“戴着戒指的手指颤抖着签字”
不管是沈丰怡还是孙晓奇,面对腹中的缺陷儿,做任何一种选择都是艰难的。这种生死抉择,也是雷冬竹所在的产前诊断中心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作为医生,更多时候,雷冬竹和团队感到困惑的,是“选择的有限性”。
“比如,快30周才发现胎儿有严重畸形的,只要按时做产检,中早期发现的几率很大。”在缺陷儿防控上,越早发现,意味着孕妇在做出选择时,面对的身心风险和伦理压力会越小。
但在门诊中,经常出现中晚期孕妇查出异常,出于安全考虑,诸多诊断检查不宜进行,不少“只能听天由命。”
9月20日,在雷冬竹所在的门诊,一位怀孕7个多月的孕妇,被确诊为前置胎盘,同时,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一次B超都没做过,觉得自己身边的人很顺利就生了,自己也不会有问题。”在门诊外考虑一个小时后,丈夫背着妻子的绿色铆钉包进来,特意挺了挺胸脯说,“大夫,我们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为了妻儿的安全,他们放弃进一步诊断胎儿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这就等于选择赌一把。”雷冬竹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按照目前的诊断结果,他们不得不面临的风险是:产妇大出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不排除脑瘫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对缺陷儿防控认识的加深,把缺陷防控的端口“前移”成为卫生界的共识。雷冬竹希望通过不断的下乡培训,传递这种共识:
自愿接受婚前检查;有遗传病史、不良生育史或者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村医或者社区医生应该提醒他们做孕前检查和咨询,同时进行产前诊断。
不过,长期下乡调研的经历让雷冬竹“很着急”。
按照2016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孕前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60%以上。
实际情况是,基层的服务能力不足。
“很多地方的居民健康档案都做得很好,但都是死档案,漂亮地摆在柜子里,真正的健康教育并没有下到村子里。”雷冬竹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缺陷的筛查还与基层设备、医生诊断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只能靠不断下乡培训。”
9月21日,一位怀孕28周的孕妇,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胎儿室间隔缺损和严重的脑积水。
“在这里写‘强烈建议放弃胎儿’。”根据孕妇意愿,产前诊断医生指导她填写诊断证明,孕妇戴着戒指的手指颤抖着签字。
几乎同时,一对刚刚被确诊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夫妇,决定冒险生下腹中21周的孩子——按照诊断解释,他们的胎儿有1/4的可能会成为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