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农村自杀率曾3倍于城市 女性是男性2.74倍(4)

2016-09-22 16:02:47  深圳晚报    参与评论()人

“赋权比识字更重要”。这是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和妇联合作扫盲时提出的口号。

谢丽华认为,“赋权”在精神扶贫上依然很重要,应该让农村妇女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妇女权利,提高她们的自信心。

精神上的扶贫需要团体的支持,然而,在广大的中国农村,真正属于妇女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却是凤毛麟角。

“在杨改兰事件中,看不到社会上支持的网络和系统,不管是社会组织,还是群众团体都是缺位的”,谢丽华觉得,如果杨改兰所在的村里有一个属于农村妇女的组织,哪怕只是一个小组,或许对杨改兰有很大的帮助。

而在各地筹建农村妇女组织,正是谢丽华20多年来一直所坚持的目标。通过农家女与妇代会、村委会等组织合作,让妇女广泛地参与到如农家女书社、心理健康知识小组,从中挑选能够代表妇女利益、建言建策的妇女骨干,作为农家女的“种子”,像滚雪球一般,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妇女吸引进来。

自杀干预少得可怜

一年又一年,故事悄悄发生着……

然而,在农村妇女自杀率下降的背后,悲剧也时有发生。

从1993年创办《农家女》以来,无法统计谢丽华曾接到过多少封寄自全国各地的信件,紧急救助过多少找上门的农村姐妹,又通过办学校和推进农村女性发展项目帮助过多少农村女性。

“没有什么比挽救人的生命更加重要”,谢丽华说,这是《农家女》一直坚守的信念。

1996年,《农家女》杂志受到一封来自河南新乡的求助信,笔名为小芳的一个姑娘在信上说,如果等不到回信,就自杀。因为没有写明具体的地址,很难找到她。于是谢丽华在杂志上,撤掉了原本的《主编心语》,连夜写了一篇《小芳,你在哪里?》的一封信。

许多农村妇女甚至将《农家女》杂志当作最后一根稻草,经常写信来求助,这些原因促使着谢丽华这样做。

谢丽华依然记得十几年前,曾到过云南省的一个村庄调研,村庄有一个很深的水潭,一位农家女成员告诉她,自从嫁到这个村子以来,就有8个人跳水自杀。

“这是可以干预的,应该把防止自杀问题提到公共卫生领域,”这是谢丽华几十年来最大的感受,她觉得不能对农村妇女自杀问题不闻不问,这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各个国家都有,我们应该去做,不能坐视不管。

事实上,早在10几年前,“农家女”预防农村妇女自杀项目,在一些村庄,取得了比较好

的经验。“农家女”曾在河北的一个村庄,做了3年的自杀干预项目,原本几年之内有25起自杀事件,后来就没有发生过一起,这是最好的证明。

然而,这样的项目在推广上却非常困难。“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大的,当我们把这个干预、预防农村妇女自杀项目推广时,无论是在农村,还是相关部门都把这当作负面事件,不太容易被接受,这些阻碍挡住了推广的道路”,谢丽华的语气中充满了遗憾。

事实上,妇联也曾委托中华女子学院做过一次全国妇女自杀的大型调查,以此推动预防农村妇女自杀的现象,但最后这个调查无果而终,没有出一个像样的报告。

杨改兰事件的发生,更加促使谢丽华和农家女团队用行动去突破这些障碍。

“自杀率一直都在下降,但下降不等于不发生。”这也是一个警钟,杨改兰事件发生后,农家女的成员也反馈了自己的村庄,又有不少恶性自杀事件。

在谢丽华看来,不应该把自杀行为私人化,应该提升到公共卫生层面去关注它、干预它。而这种干预,是可以预防更多人自杀。在预防农村妇女自杀方面,心理健康知识应该往下普及,比如在精准扶贫当中应该结合精神上的辅助,此外,妇联在农村的组织也要健全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