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南苏丹牺牲维和烈士遗言:救我兄弟 别告诉媳妇

2016-08-12 09:01:21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5月26日,李磊在难民营与南苏丹小朋友合影。付晓飞摄

2016年5月26日,李磊在难民营与南苏丹小朋友合影。付晓飞摄

南苏丹,朱巴;朝鲜半岛,长津湖。两地相距上万公里,时隔66年,却因3个名字、1支部队紧紧联系在一起——

1950年11月29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连长杨根思和战友们连续打退美军8次疯狂进攻后,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首都朱巴市朱巴山脚下,我维和步兵营战士李磊、杨树朋在纷飞的战火中坚守哨位,不幸牺牲。

他们都来自同一支部队——陆军第20集团军某旅。

作为英雄部队的传人,李磊、杨树朋和老连长一样,在异国他乡化作永恒,用生命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生,为人民护卫,人心因而温暖;死,为国家忠魂,生命因而美丽。”这是7月20日,河南许昌20万市民迎接英雄回家时,群众自发在高速路口打出的巨大横幅。

走上两名烈士生前战斗的热土,倾听战友追忆他们人生的轨迹,一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歌,不时在记者耳畔回响:“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英雄有梦

  这是李磊生命中的最后一段刻度——

7月8日17时,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突然在朱巴发生激烈交火。而这一天,刚好是李磊的生日。没有烛光、没有蛋糕,他在战位上与炮火相伴,迎接自己的22岁生日,直到次日凌晨情势稍稳才返营休息。

9日,交战未见停歇。10日,双方激战更酣。当天8时,连队奉命派人紧急前往难民营4号哨位执行警戒任务,李磊主动请缨:“我地形熟,我去。”

与李磊同在105号步战车的杨树朋也一样。早上听着枪声越来越密、越来越近,感觉势头不对的他找到连长:“我是有15年兵龄的老兵,这个节骨眼儿必须上。”

然而,10个小时后,一枚火箭弹向他们搭乘的步战车袭来……

那一天,李磊、杨树朋已经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连队原本想安排他们休息。如果不是心中有股强烈的信念,他们又怎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再一次走向火线?

作为第20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的一名老兵,杨树朋入伍后看的第一场电影是《杨根思》,读的第一本书是《特级英雄杨根思》,老连长的英雄事迹从此在他心里深深扎根,也慢慢让他懂得,一名军人、一个党员胸膛里该怀有怎样的梦想,血管里该流淌着怎样的血液。

崇拜谁就会学习谁,心里装着谁就会追随谁。

去年8月,杨树朋找到连队干部,要求去维和。有人不解:“你还有1年就退伍,又上有老下有小的……”杨树朋答道,退伍前跟着连队出国维和,军旅生涯才算圆满。

李磊的战友沈鸿至今还记得,在来部队的火车上,几个四川籍新兵很快就混熟了,挨个聊当兵为了啥。有的说要来学技术,有的说考军校,轮到李磊时,他一本正经地说:保家卫国,准备打仗。当时,这个说法让沈鸿觉得“有点假”。

可后来的事实证明沈鸿错了。去年连队选拔人员参加维和,李磊第一个交了申请。当时,沈鸿悄悄问他,维和这么危险,牺牲了咋办?李磊的回答又是8个字:军人殉国,魂佑疆土。

那一刻,沈鸿真切地感到:李磊在火车上的话是当真的。

出征南苏丹前夜,李磊在日记里这样写道:5年前,我选择了远行,背上行囊,告别家人,走进军营;5年后,我再次选择远行,离开家乡,走出国门,踏上万里之遥的非洲大地……假如有一天我走了,你们不要想起我,这些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自己无悔。

7月10日20时43分,李磊停止了呼吸。次日9时24分,杨树朋也失去了脉搏。

用生命履行使命,这两个追梦的士兵最终和他们的梦想长相厮守。

  英雄有志

这是埃塞俄比亚维和步兵营不会忘记的名字——中国士兵李磊。

今年2月,埃塞俄比亚步兵营一辆步战车出现故障,几名修理人员折腾了好几天,依然无可奈何。

那天,作为维和步兵营步兵一连修理工的李磊受命去帮忙修车。起先,见中国营只派来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对方有点失望。

但让埃军官兵想不到的是,3小时后,李磊就把战车修好了。

入伍5年,李磊曾让许多人“想不到”。

2011年,站在队伍里,身高1.65米、体重不到60公斤的新兵李磊,显得格外瘦小。人高马大的新兵班长陈胜军,很不情愿地把这个“小个子”领回班里。

新兵连第一次摸底测试,李磊5项测试4项不及格。班里来了个“后腿兵”,陈胜军十分郁闷。

然而,陈胜军渐渐发现这个“小个子”不一般: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别人做100个,他咬着牙做200个;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绕着营区跑;中午不睡觉,他还在跑;晚上熄灯后,他继续跑……结果,新兵下连考核,李磊各项课目全部优秀。

要想在修理连立身,战车修理技术必须过硬;要想技术过硬,就要苦练脱层皮。老班长说过的这句话,李磊一直记在心上。

在那冬冷夏热的“铁疙瘩”里,靠着勤学苦练,李磊只用了1年多时间就成了连队的技术骨干。

作为一名年轻的修理工,入伍第2年,李磊就自己制作了某型战车制动毂拆卸支架,这项创新成为全旅修理工的“福利”。入伍第4年,李磊还练就了蒙眼分解结合变速器二轴的绝活,为全旅进行课目示范。

而说起杨树朋的本事,最值得炫耀的莫过于此——

2013年11月,旅里组织大比武,其中有个课目是“并列机枪打气球”,要求射手利用战车上的并列机枪在百米距离上射击直径10厘米的悬浮气球。

枪响球破,24秒击毁5个目标,杨树朋创造的纪录至今在旅里无人打破。今天,“杨根思连”的走廊里依然挂着杨树朋那次比武折桂的大幅照片。

神奇的背后是千锤百炼。15年来,杨树朋的脚步从未停歇,成长为全旅首批“特级射手”之一,连续10年被旅表彰为“神炮手”。身边的战友说:“他天生就是神炮手的坯子,操炮像指挥自己的手脚,每次比武轻松就能得满分。”

  英雄有情

  这是杨树朋遇袭后的3个细节——

在难民营4号哨位,刚从步战车里被架出来,他对战友姚道祥说:“炮弹上膛了,电源还没关。”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他拉着同班战友宋晓辉的手艰难开口:“其他几个战友怎么样了?”

弥留之际,躺在病床上的他语气微弱地说:“一定救救我的兄弟,别把我受伤的事告诉我媳妇!”说完,他轻轻闭上双眼,两行泪水滑落,再没醒来……

回忆这些,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教导员鲁成军泣不成声,这个军龄20多年、置身枪林弹雨都面不改色的汉子哭得像个伤心的孩子:“树朋怕战车二次爆炸伤了难民、战友,怕妻子知道自己受伤难过,他心里惦念的始终是战友和家人……”

虽然结婚6年,相聚的时间加起来不足2年,但在杨树朋妻子邹丽娜眼里,杨树朋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出征南苏丹前,杨树朋请假回了趟家,他给父母买了保险,给岳父带了好酒,给妻子做了一桌子菜,还给儿子许了愿:等维和回来,一起去看大海。

整理杨树朋的遗物,一瓶香水让邹丽娜满眼泪水。一次逛街,经过化妆品专柜时,邹丽娜脱口而出,这香水真好闻。但一看价格不菲,家庭并不富裕的他们最终没买。“没想到,他把这事记在心里了。”邹丽娜紧握着香水说。

对任务区的难民,杨树朋同样怀着一颗温暖的心。今年3月19日,难民营爆发大规模械斗,杨树朋在执行隔离冲突任务时,发现一名难民正被另外一群难民围在僻静处殴打。尽管危险,但他挺身而出,挡在被打难民身前。最后,在闻讯赶来的战友帮助下,闹事者被驱离。

和杨树朋一样,年轻的李磊同样有情有爱。“有一颗感恩心,你才会更幸福。”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外出遇见采血车急需O型血,李磊二话不说就上了车;他平时省吃俭用,一双袜子穿到露出脚跟还舍不得扔,但战友有急事从不吝啬;22岁生日那天,李磊特意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愿战友们平平安安……

  烈士远去,精神永恒!

8月10日,李磊、杨树朋遇袭整整一个月,朱巴依然有零星的枪声。当晚7时,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8名官兵前往难民营4号哨位接岗。上哨前,他们向英雄最后战斗的地方敬礼:“磊磊、树朋,我们会继承你们的遗志,人在阵地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