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DiuDiu专车上线,乘客与司机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滴滴优步合并了吗?真的假的?”
“真的,刚刚宣布。”
“那完了,我们和你们的好日子都到头了,你们坐车便宜到头了,我们补贴也没有了。我都想改行了”。
今天下午,滴滴优步最终宣布合并的时候,公司秘闻(ID:high3c)正坐在一位优步司机的车里,有了上述对话。
滴滴、优步合并,最直接的变化,恐怕就是未来乘客端涨价,司机端降补贴。
▌巨头合并后,涨价已有先例
其实,如果你经常打专车的话,已经能发现最近不管是滴滴、优步,还是神州、易到,其实已经在涨价了。
一位滴滴司机对公司秘闻(ID:high3c)说,最近已经听到不少乘客抱怨专车涨价,比如从西四环到国贸,过去大概五十多,现在要七十元以上,涨幅大概30%。
乘客端猛涨价,司机端则接连降补贴。上面的优步专车司机介绍说,去年下半年的奖励政策还是12单奖励150元,今年初降到12单奖励60元,两个月前又变成12单奖励40元。滴滴补贴降幅则更严重,原来22单奖励100元,最近变成了22单只奖励60元。
“再这么下去,估计补贴就慢慢取消了。”
国内一专车公司内部人士也对公司秘闻(ID:high3c)表示,价格上涨确实是专车市场的趋势,靠烧钱和补贴的模式毕竟不能持续,最终要盈利是大家的共识。
据媒体报道,Uber官方曾透露在中国一年亏损10亿美元; 滴滴虽未公布数字,但有媒体粗略计算其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而神州专车的IPO文件中显示,其2015年亏损37亿元。
其实,巨头合并后的涨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就对商家进行了涨价,以至于商户们“怨声载道”。
《21世纪经济报道》称,2015年开始,多地团购商户开始公开抵制合并后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原因就在于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对包括餐饮、婚纱、按摩、足疗等行业的原有平台商户均要求缴纳数额为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上架费,部分行业还需要捆绑数千元的商户通以及推广费。
此外,美团点评还将一些行业的团购抽成比例,从合并前的1%-6%提升到10%-15%,部分原团购抽成比例为12%-15%的行业,也被提价至15%-18%。
▌两家合并,还需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
此前优酷和土豆、滴滴和快的、携程和去哪儿网的合并在反垄断审查中都最终达成。而优步、滴滴这两个巨头之间的合并,会触发反垄断法吗?
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认为,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涉及的反垄断问题主要是经营者集中。
所谓经营者集中,包括经营者合并、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控制权以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控制权等三种情形。
根据反垄断法,经营者集中需要事先向商务部反垄断局进行申报的标准是:所有企业上一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或者,所有企业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并且至少两家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
具体就滴滴收购优步中国而言,应该适用的是后一个标准,即主要看两家企业上一年度的营业额总和是否超过20亿元,每家是否超过4亿元。如果达到这个标准,需要事先申报并通过审查,否则不能收购。
在赵占领看来,滴滴与优步中国的营业额指的是企业自己的收入,而不是平台上的交易额,因为订单中的交易金额全部或者大部分属于网约车司机,而不属于平台,不能计算为企业收入。
滴滴是非上市公司,财报不公开。而据优步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说,优步在中国与本土打车软件滴滴快的陷入激烈价格战,每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
在赵占领看来,目前公开资料还不足以判断滴滴收购优步是否符合申报标准。
此前滴滴快递合并之时,有机构称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共占中国网上打车市场的99.8%,但即便在易到用车举报其合并违反反垄断法的情况下,反垄断的法律门槛依然没能阻挡滴滴快的合并,业界认为,如何给新商业模式定义并计算‘营业额’,给监管部门和相关各方提出了挑战。
除此之外,律师游云庭认为,即便滴滴优步需要进行反垄断申报,获批可能性也很大。
因为,在网约车领域,还面对易到、神州的竞争,而此前滴滴、优步以低于成本价销售,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而如果收购之后减少了补贴,那么对于整个用车行业来说,将减少网约车对出租车的不正当竞争。
相关阅读:
辣评:滴滴优步一家独大才是最令人担心的
当一个行业由多家竞争变成一家独大,就可能由争用户变成牵着用户鼻子走,消费者也会失去议价能力。在滴滴优步联姻后,这也是比服务涨价更堪忧的问题。
滴滴和优步中国的“相亲”之旅,应该已有时日,网约车合法化的“靴子”甫一落地,才时隔四天,滴滴和优步中国就立即宣布“联姻”。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Uber全球将拥有滴滴5.89%的股权。
作为国内移动出行最大的两个平台,滴滴优步的联姻,自然有其意义,如大幅减少高补贴式的恶性竞争。但广大消费者却因此担心,滴滴优步的两强合并,会不会导致网约车市场定价的大幅上调?合并之后,在缺乏有力竞争的情况下,其服务品质会不会明显下降?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讲,同一行业的两大巨头在合并之后,往往会产生明显的“垄断效应”,而垄断效应又很有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市场定价以及更低水平的市场服务。这种负面效应,在最近两年频繁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合并中,并非没有前例可循作为国内分类信息网站的两大巨头,58同城和赶集网去年正式完成合并后,仅不到一年时间,赶集网产品价格明显调高,各种技术问题更是不间断地出现。
道理不难理解:当某个行业由多家竞争变成一家独大,即便是服务垄断,在缺乏竞争对手的制衡下,它也很容易实现对话语权和运转规则的控制。原本要争用户,最后可能变成牵着用户鼻子走。而消费者在市场选择空间被压减后,也会失去“可用脚投票”的议价底气。
这也是比服务涨价更堪忧的问题:在获得独大乃至寡头地位后,资本和消费者利益优先级考量的倾斜必然更明显,用户对服务定价机制的基本议价余地可能都会消泯。网约车行业会否以市场化选择的面目,实质性地重演出租车领域借助特许经营获得的垄断情景,让人忧心。
这不是杞人忧天,企业独大,意味着手中会掌握大量用户信息、数据和超强的资源调动能力,在利益驱动下,它极可能以损害大众利益的方式,利用那些信息资源去满足资本无孔不入的逐利嗜好。这方面,中国市场上就不乏先例:在搜索引擎领域独大的百度,就先后发生“贴吧转卖风波”和魏则西事件,其商业伦理亏欠和一家独大地位间的关联,无法跳脱舆论审视。
网约车刚刚在中国实现合法化,如何加强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是新课题,而滴滴和优步合并,更是带来了一个更加尖锐的挑战,怎样在一个尚不成熟的市场去监管一个行业巨无霸。
就此而言,有关方面应该吸取百度事件监管滞后的教训,不仅仅需要对并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还要对其日后经营中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