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全面落实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新定位与新目标(2)

2016-05-06 10:39:44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第二,以“新、软、高、优”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好创新驱动发展这一“牛鼻子”,实施一系列旨在提升产业活力与竞争力的创新工程,推动建立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区域产业体系。具体路径应以“新、软、高、优”为抓手。所谓新,就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应设计因地制宜的发展组合拳政策,统筹配置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型、劳动密集型、市场需求型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东北地区的产业规模。所谓软,就是要努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打通相互促进的环节,促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并努力营造其他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和动力,通过企业合作或区域合作构造有效益的产业链条。所谓高,就是要选择有条件的新材料、节能环保设备、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智能制造设备等行业,以优势区位为依托,建设高技术产业集群。所谓优,就是要通过创新驱动,优化既有主导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第三,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这个核心,以民生幸福为方向,全面开展城市更新改造,加快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切实从速度优先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从传统发展路径向创新型、内涵式的发展路径转型,从“单打一”发展向经济、社会、城市、文化、生态等综合协调发展转型,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解决城市三四线城市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创新对内开放模式,以产业合作园区(或有条件的开发区)为平台,选择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展状态好、经验丰富的城市,与东北有关城市结对子,在人才、管理、产业等方面合作,引进成熟的、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其创新发展,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和潜力。

三、重塑昂扬向上的社会发展环境是新目标和新定位实现的保障

2003年起实施的东北地区振兴战略,首要的成就是使当时具有巨大失落感的社会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在新的形势下,要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充分调动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凝聚正能量,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东北振兴的良好氛围。此外,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下列工作。

首先,东北行稳致远的基础是人才,应加大人才环境建设。根据东北的具体情况,针对管理、科研、企业发展的问题和需要,研究制定有效稳定人才政策,激励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政策和优化人才政策,打造智慧高地。研究东北地区居民返乡创业和参与振兴的鼓励政策。

其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要素投入相结合的长效政策体系。东北全面振兴氛围的形成,必须将市场需求(企业)、地方诉求、中央要求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应特别注重体制机制和创新驱动相结合,政策设计上充分考虑国企改革、产业项目布局、创新工程设置对地方经济、就业的带动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突出城镇化对工业化引导作用,推动东北地区迈上新台阶。

第三,着力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以增加就业为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集中优惠政策,形成对国内外社会资本的吸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妥善解决下岗矿工、林业职工、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改善居住条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