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报告还特别指出,常隆地块修复会产生一定空气污染,学校如果在修复验收完成之前投入使用,必须注意土地修复产生的污染对在校师生的影响。
国标与“民标”差距有多大
这次风波中,备受诟病的还有检测标准。虽多次检测结果都是合格,但学生的实际感受却不同。
“老百姓反映有味道,去现场检测结果却是达标的。”新北区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表示,如果把老百姓的人体感知度比作“民标”,他认为国标与“民标”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该局长称,目前国内的检测手段与国际先进检测手段有差距,检测力量确实跟不上,检测设备太落后。产生的污染因子多,很多都不在国家标准的检测范围之内,“我们只对我们检测的内容负责”。
常州市新北区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淑媛也表现了目前基层环保部门的“无奈”。她说,发现问题,只能依靠标准来评价,没有标准的无法给出评价。
王淑媛介绍,目前,国内空气质量检测要求在10项左右。但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
实际上,此次常州“毒校”的情况并非个案。
徐圃青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化工厂、电镀厂等都要搬离居住区,但搬离厂房剩下的土地会被地方政府重新利用。很多化工用地会作为商业用地,在这之前必须要对土地进行修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调查场地是否有污染,只有达到土壤的功能要求,才能重新开发利用”。
早在2007年,常州就开始将一些这样的土地进行修复重新利用,仅常州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几年内就接受了上百宗这样的案例。徐圃青说,场地修复的价格很高,没有资金平衡,地方政府不会去做这样的项目。
对陷于恐慌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已不敢相信那些复杂难懂的检测数据。他们翘首以待的,是环保部和江苏省组建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
本报常州4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