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湄公河五国领导人共同参观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展。在国家杂交水稻技术中心展台听取袁隆平院士介绍时,总理向五国领导人赠送了大米,鼓励杂交水稻要优先走进湄公河国家。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综合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上午在海南三亚国际会议中心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同与会国家领导人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 紧相连”的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泰国总理巴育、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和越南副总理范平明出席。
提出加强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等4点建议
李克强表示,加强澜湄合作,让澜湄各国好上加好、亲上加亲,是地区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澜湄合作是新生事物,应坚持“共促和平稳定、坚持发展为先、依托项目推进、促进开放包容”这四个导向。
李克强强调,六国通过澜湄合作能形成6个1相加大于6的效应,既能顶住外部经济下行压力,促进自身发展,也可以为促进次区域发展振兴探索新路。李克强就 澜湄合作未来发展提出了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加强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构筑人文交流桥梁四点建议。
澜湄合作机制同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并行不悖
李克强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后,与会议共同主席国泰国总理巴育,以及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国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李克强表示,澜 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的成功举行宣告澜湄合作机制的诞生,这对于密切澜湄流域国家间关系、充实中国-东盟合作具有历史性意义。
李克强指 出,会议通过一系列成果文件,就深化各领域合作及水资源管理、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加强人文交流等达成新共识,确定了澜湄机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示了六国 的政治共识和决心,就各领域合作勾画了蓝图。澜湄合作机制是开放包容的,同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并行不悖,有助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有力加速本地区 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广泛地惠及次区域国家和各国人民。
李克强同五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随后举行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启动仪式。六国领导人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盛满澜沧江-湄公河水的竹筒,共同将水注入启动台水槽,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机制。
■解读
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
周边外交重要试验田
据央视报道,本次会议收获了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澜湄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澜湄合作早期收获项目联合清单三项重大成果。中方还愿同湄公河国家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合作,未来3年将提供1.8万人年政府奖学金和5000名来华培训名额。
减少地区贫困,建立亚洲创新产业链
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周边外交迈出的重要一步,社科院东南亚问题首席研究员许利平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中南半岛是中国崛起重要依托,澜湄合作是中国周边外交务实合作的标志性试验田。
澜湄合作机制2014年由李克强提出,实行“3 5”合作框架,即以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社会人文为三大合作支柱,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为五个优先方向,建立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该合作机制亮点之一是安全合作,这是该区域已有合作机制不具备的,会将湄公河巡航更加机制化。”许利平说。另一优势则是地缘,中国在湄公河国家已投资 建设越南龙江工业园、老挝赛色塔工业开发区等。许利平说,六国比邻而居,我们可利用这个优势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通过发展减少该地区贫困,建立亚洲创新产 业链。
打造澜湄流域国家生活圈
澜湄机制和本次会议还着重强调产能合作,许利平表示,本地区虽资源能源较丰富,但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需求强烈,中国在产能、技术、人才方面有优势,可以和本地区很好实现互补,打造新产能合作试验田。
“这几个国家虽山水相连,但有些国家航空并不发达,这个机制会进一步增强六国间互联互通,打造澜湄流域国家生活圈。另外,该机制还强调社会人文交流,六国均旅游资源丰富,未来在这方面也会有更多合作。”许利平说。
该机制致力于建设澜湄命运共同体,其中重要途径就是水资源领域合作。今年3月15日至4月10日,中国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缓解老、缅、泰、柬、越五国旱情。
在推动这些合作中,澜湄机制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放合作和湄公河委员会等现有合作机制互补和协调发展,共同 推进该区域一体化进程。许利平表示,澜湄合作机制在“3 5”合作框架下将会推动已有机制无法推动的合作,因为澜湄机制有资金优势,中国有充足资金,可通 过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推动合作,解决项目推而不动的僵局。
新京报记者王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