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姚明:市场化管理解决体育场馆闲置(2)

2016-03-10 02:45:00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姚明: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其实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但是目前存在一个问题是,大多数体育馆的位置都距离市中心较远,交通不够便利,这种情况下就算优惠开放,公众去的次数也不会多。

新京报:对这种状况,你有何建议?

姚明:随着大家对体育锻炼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后体育馆的建设要考虑选址问题和设计功能。例如,在国外,有观赛型体育馆和应用型体育馆,观赛型体育馆是像鸟巢、五棵松这样可以容纳数万人的体育馆,它考虑的是赛事的举办;而应用型体育馆一般座位不多,可以隔成羽毛球区、乒乓球区、排球区等功能区,以体验性为主。

在今后建设体育场馆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社区的市场需要,选择建设哪种类型的体育馆。同时,还要满足收、支两条线,合理并持久性利用场馆。

新京报:在你看来,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规划是否要考虑公益性?

姚明:我认为,体育本身确实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也要考虑成本。如果体育只考虑公益性,例如向公众免费开放,可能会影响体育场馆长期的利益和运营。在我看来,免费是一种公益、低收费也是一种公益,看大家怎么选。

新京报:你也一直在做公益方面的事情,而且很关注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在你看来,体育是否要从娃娃抓起?

姚明:我觉得“体育从娃娃”抓起是针对竞技体育的,但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体育是为了什么?体育是为了强身健体和锻炼人的素质。从这点出发,我们应该按照兴趣爱好的方式去引导青少年,而非通过强制性方法,不然会使他们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长远动力。

 谈体育产业

  市场话语权不够 需要管办分离

新京报:目前,体育产业方面有很多投资涌入,是否会泡沫化?

姚明:我觉得投资都是理性的,只要你投的是自己的钱。关键是看改革力度是否跟得上,跟不上的时候就会变成泡沫。

新京报:要发展一个成熟的体育产业,我们还欠缺哪些环节?

姚明:我们的市场话语权还不够。在市场化运作的情况下,流通领域的主体要互相促进、竞争、监督、制衡,才能最终形成大家公认的体育规则。互相之间都是利益相关方,都是捆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我们需要在公平的条件下发展体育产业。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管办分离。

新京报:你之前提到过,体育人才的模型是座金字塔,分为精英运动员、半职业爱好者和普通爱好者三层。这三层人才的比例,近几年是否有变化?

姚明:目前没有,从结构上还没有形成调整。金字塔结构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构,从塔尖到塔底很匀称。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中间断层的结构,风一吹就倒了。如果背后的管理机制没有改革,这个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

新京报:这种结构下,需要迫切改变的是什么?

姚明:如果作为一个切入口的话,可以从社会上有影响力的赛事改革做起。赛事改革一旦做热,大家吸引力到了,自然而然会关注到后面的东西。

 ★新闻内存

  “取消赛事审批”建议被国务院采纳

2014年4月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姚明做了《取消赛事审批激活体育市场》的发言。当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

据新华社报道,姚明的意见引起国务院领导重视,并体现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听取意见建议时,对姚明说,我们文件的有关表述与你之前提的意见有直接关系。

新京报记者李婷婷刘玮田欣欣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