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表示,G20还应加强对改革进展与成效的监测分析,更好地推进落实各项改革承诺。目前G20对结构性改革政策承诺的进展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量化评估手段,评估结论不够明确直观。为此,G20可考虑通过一套结构性指标构建量化分析框架,一方面可以相对客观地衡量改革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带来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较为直观地总结一国各领域结构性改革进展与不足,并为下一步改革行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
26日上午,OECD秘书长古里亚代表OECD正式发布2016年经济政策改革报告,指出了各国推动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古里亚表示,就结构性改革而言,虽然每个国家的“改革食谱”不同,但“主料”都包括改善产品市场竞争、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金融市场冲击力以及消除跨境贸易和投资方面的障碍。他坦言,结构性改革步伐自2011年起日益放缓,取得的进展远远低于预期,“甚至比我们制定这一战略之初还低”。在古里亚看来,需要反思结构性改革政策支离破碎、不协调等问题。
据介绍,目前不同国家和不同政策领域改革步调不一。南欧国家总体改革步伐快于北欧;欧洲之外,改革步伐较快的包括有日本、中国、印度和墨西哥。有与会专家指出,各国政策制定者都由自己主导制定政策,但彼此之间不协调,这会影响结构性改革效果,因此需要成员国之间的货币、财政等政策协调。
除了协调性,平衡性问题也引起高度关注,即如何处理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短期成本。比如提高劳动力成本灵活性可能就造成劳动力流失,再如在“艰难”关头推进改革往往造成暂时性经济增速下滑。“政策选择上如何平衡非常重要。”IMF有关负责人发言时表示,因此需要明确哪些政策先执行、哪些政策可以推后,还需要明确哪些配套措施必须及时跟进,以带来平稳有效的经济增长。
楼继伟表示,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加强从产品质量、环境到专利方面的监管和执法,“一边是中国老百姓对高质量、高品质产品有需求,但一边是中国游客‘买断’了全世界,从LV包到尿不湿。这些产品不是中国不能生产,而是监管体系不完善,大家对产品不放心”。
楼继伟表示,中国财政方面还存在改革的空间,一方面是表现在赤字率扩大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有针对性的减税上。IMF总裁拉加德也指出,考虑到目前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改革,采取更广泛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树立中长期信心。(经济日报记者崔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