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后,我军参谋队伍越来越庞大,人头浩荡,黑压压如山,却鲜有卓见和建树。今天,我军参谋队伍有两大问题:其一,缺少吞天吐地的能力。首先是缺少吞天吐地的气魄。“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就是辛辣而真实的写照。
其二,缺少干事业的追求。中层军官必须把打仗当成一个职业,军人不把打仗当成一个职业,就更不会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参谋团”应由我军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组成,应在我军“参谋团”里,让未来的将军更早相遇。
基层:士兵要有知识和文化。在过去的战争里,一名士兵可能就是练了两天射击的农民,这名士兵阵亡后,三天后就可以再补上一名。
但现代战争却不是这样。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经过长期而严格的训练。解放战争中“即打即补,随打随补”的现象再也不复存在。在美军近几场战争中,一个班长五分钟内即可呼叫到航空兵火力突击,一个单兵两分钟可呼叫来地面炮火支援。
在美军设计的未来战争中,士兵只需敲击计算机键盘就可以达到攻击对方军事枢纽、破坏经济命脉等多种目的。键盘就是武器,鼠标即是炮火。这些都需要士兵具有高度文化知识。
笔者曾访问过美军一个步兵连队,和士兵进行交谈。他们开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令人吃惊。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印度洋至太平洋,他们侃侃而谈,激昂得很。
我们的军改,为何没有“照搬美军模式”
此次军改,我们没有照搬美军模式。因为,美军体制固然可鉴,但那是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产物,美军的改革也是基于美国国情的改革。如果一味向美军学习,我们将会迷失方向,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
反思各国军队近十几年的改革,基本上都有美军的影响和色彩。俄罗斯军队改革为什么走那么大弯路?就是它照着西方特别是美军的模式改了6次,矛盾重重,得不偿失,最终以难以适应本国国情而告终。
中国军改不能脱离国情和历史。国情就是历史,历史就是国情。是历史创造了未来,而不是未来自己创造了未来。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个黑洞,什么都会被它无情吞噬。丘吉尔说:“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历史就回报你一个相应的未来。
譬如,美军的统帅部是直接指挥到单兵的,但它并不是强化集中指挥,而是逐步下放战斗的自主权。如果只看到统帅部直接指挥单兵这一点,那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美军的主旨并不是直接掌控单兵行动,而是践行德国军事思想上的精确作战、量化作战。
这和中国昔日战时一竿子插到底的情形有着本质不同。历史上蒋介石最爱干一竿子插到底的事。每次蒋介石亲自指挥作战,诸将领必头痛不已。结果只有一个:必败无疑。我军目前采用的是前苏联军师团模式,指挥体系是适应于机械化战争的金字塔结构。
这种指挥体制应对现代战争特别是信息战争有难度,但固守本土,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又是有效的。看上去左右为难,其实这告诉我们:到了让你换个方向前进的时候了。重新开始不等于原地踏步,原地踏步也未必不能重新开始。
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的历史是一部教科书,今天我们恐怕还是要有点毛泽东精神。这有点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但已不是昨天。
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让别人无路可走
马汉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除了具有便于进攻的条件之外,又坐落在便于进入公海的通道上,同时还控制了一条世界主要贸易通道,显然它的地理位置就具有战略意义。”地理位置决定着军事变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