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的飞行生涯,王联红比谁都清楚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南海海空情复杂,风云突变是常有的事,加上海上侧风大、海鸟数量多,这些安全隐患王联红时时牵挂在心头。
“抓实战化训练,永远是进行时,要把目光瞄准未来战场。”王联红坚定地说。
为使对抗训练紧贴实战,该团主动将低空掠海飞行时间增加了1倍多。他们充分利用与雷达、导弹及海军舰艇部队联演联训时机,展开一场场空空、空地、空海厮杀。
每次对抗,只明确任务和安全规定,不互通情况、不固定作战方式,让飞行员根据作战意图和空中态势灵活运用战术,全面锻炼飞行员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空战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目标编成未知、批次未知,目标海域、方位、数量还是未知,正是一个个“未知”让飞行员沉浸在实战化氛围中。
不求个人冒尖,但求整体过硬
“未来空战,不是看单打独斗,而是看整体战力”
一次演习,飞行员登机开车后发现一台发动机启动失败,指挥员随即下令启用备份机,可是备份机也出现故障。
机械师、三级军士长王开烈临危受命,虽然第一次遇到主、备机同时出现问题的情况,但他根据飞行员反映的情况和故障现象,迅速判定出问题所在,问题迎刃而解。
再先进的飞机也是由一钉一铆连接,再优秀的部队也是由一人一岗组成。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就是要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飞行架次上下功夫。
十根手指有长有短,但在该团,高难课目训练不是挑尖子飞行员完成,而是要求全团飞行员全员完成。
今年7月,在一次跨昼夜训练中,上级并未明确要求所有飞行员都必须完成全部训练课目,但是该团党委还是决定让每名飞行员都上。
在今年该团整建制导弹实射演练中,团党委同样要求所有飞行员都得飞。参训人员多、飞行架次多,该团历时一天半共发射导弹数十枚,该型三代机如此规模的导弹实射在海军尚属首次。
该团不仅对飞行员有严格的训练指标要求,还将飞行员的“硬标准”辐射到全团,将机务保障人员和机关参谋纳入训练质量考评体系,对每次行动进行量化打分,确保每次飞行都是有效架次。
置身机场指挥塔台,看着一架架战鹰昂首呼啸飞向空中,该团现任团长邓仁波目光坚定:“未来空战,不是看单打独斗,而是看整体战力。”
跨越实战这道坎
第十二集团军战役演习闻思录
■特约记者邵敏戴强 本报记者陈利
初冬时节,第12集团军一场战役实兵演习全面打响。演习中,部队配属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转战三省四地,纵横数千公里,上演了一场场多军兵种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现代战争“活剧”。
创新战法是否经得起炮火检验?硝烟尚未散尽,追问旋即展开。一个个立起来的问题“靶子”,正逐渐成为参演部队作战能力向纵深进击的“加油站”。
1 装甲集群纵深进攻战斗打响,红蓝双方首先在无形电磁空间展开激烈较量:无人机实施空中侦察、炮兵雷达展开地面侦察、电子分队进行电磁侦察……得益于侦察信息系统支撑,装甲集群实现了与多支军兵种力量共享战场态势,作战效能倍增。
“打赢信息化战争,不能用昨天的笔画明天的圆。”该集团军领导告诉记者,过去,在信息化演兵场上一次次“栽跟头”,让各级指挥员主动对接信息战场。
演习前,该集团军首长机关结合任务和战场环境,精心设计部队行动。殊不知,演习刚一开始,一连串的意外情况,逼着参演部队以变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