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提示:违法拍摄涉密设施危害国家安全
法官提醒,随着无人机普及,不少爱好者会用无人机记录风景,但也有个别人员在“炫耀”“猎奇”等心理的驱使下,利用无人机违规巡飞,拍摄涉密设施、敏感地区,并在互联网传播、分享,危害国家安全。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洪维:在使用放飞无人机的时候,要确认是不是禁飞区。禁止违法拍摄军事、军工等涉密场所,禁止非法获取、泄露国家秘密并向境外提供数据信息。擅自飞行、拍摄并发布涉及部队内容的照片、视频导致泄密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的规定: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多地通报“黑飞”危害公共安全案例
无人机“黑飞”除了可能危害国家安全,还可能危害公共安全。“黑飞”,其实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具体是指没有进行实名注册登记备案,或者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就在管制空域内飞行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飞行活动。
今年3月,在浙江台州的临海,洪某使用无人机在市区内飞行真高超过120米,而且整个飞行过程还被洪某进行了网络直播,当地警方及时发现了该情况并及时进行了处置。民警现场检查发现,洪某使用的无人机虽然已经实名登记,但当天的飞行并未进行申请,属于未经审批在管制空域飞行,涉嫌“黑飞”操作。最终,洪某被临海市公安局责令停止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