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为何要“三思而评”?(2)

换位思考,就是尝试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情绪触发点,理解观点背后的立场和诉求,提供针对性的有效评论,类似于网评的供给侧改革。

不同的人因为立场、经历和价值观的差异,甚至因为当天的情绪影响,都会对同一件事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时,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自己的偏见,去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或许就能发现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和逻辑,然后再思考如何提出更为建设性的意见。

为何要“三思而评”?

例如追星,尽管有些人可能是盲目或者从众,但也有人是因为在明星身上看到了自己情感的投射或理想的体现。换位思考和找到准确的共情点,就能更好地引导话题走向良性探讨。

深度思考

网络空间中,很多信息都是经过包装和加工的,它们往往只展示了事件的一部分或某个角度。

首先,评价社会热点事件时,我们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探索事件背后的目的和真相。面对某项政策或某种现象,简单的道德判断,并不能全面揭示其根源,需要探索背后涉及的长远意义或多重考量。

为何要“三思而评”?

比如当下火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在行业发展早期,曾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还贵”“新能源汽车在雨雪天不可以充电”。这些认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但如今来看,新能源汽车不仅成本持续下降,低温续航里程保持率在60%以上。在某第三方平台对新能源汽车的冬测中,甚至有企业的汽车品牌达到了85%续航率。

其次,还要抛开情绪和直觉,和自己对话,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真正深入进自我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立场。“为什么”和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是一种双向对话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深度思考方式。

体育竞技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运动员的状态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训练状态、伤病、心理状态、对手状态等。即便最顶尖的运动员,也难以保证在每场比赛中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越是这种时候,客观和准确的评价就越难能可贵。

正向思考

网评不仅是情绪表达,还要解决问题,提供价值,要带着责任上路,互怼和争吵永远不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办法。正如“推一根绳子不如拉一根绳子”,对立是刚性的,合作则是需要柔性的技巧。

对于发布评论我们要寻求正向的解决,对于争议我们要寻求共同的诉求和方向,对话的效率和最终效果才会显著变好。

回到前面的例子,当运动员们感受到来自观众和粉丝的支持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地面对比赛,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一味地批评指责,会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发挥。

我们说互动的本质是对话,不是互怼也不是自我抒发。你在现实生活中,跟同事朋友对话或者当众发言时,可能话出口前都得想想;面对网络世界里更多的陌生网友,你却脱口而出,是不是过于草率?也许你会说我又不认识他们,无所谓了。但正因为不认识,不像熟人一样,会对你脱口而出或者说言不由衷的话,所以还能够保持一些判断力和宽容。网民们呢,自然是先当真话来听。要是大家预设网络上的言论都是假话,那这个网络评论也就没意义了是不是?

如今的网民既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尤其到了AI时代,我们的表达和观点,不仅影响当下看到的人,还可能被AI作为语料学习,影响到AI生成的内容和观点。所以“三思而评”更是每个网民必须承担的责任。

如何“三思而评”?简单来说,我们将其总结为网评前要进行“灵魂三问”:

第一,为啥他会这样说?(或者为啥事情会是这样的)

第二,为啥我要这样想?(或者抛开情绪影响我该怎么思考这件事)

第三,我们真正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目前,对于治理网评我们不仅有理可评,也有法可依。2024年8月施行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对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三思而评”不仅是网络评论的黄金准则,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的体现。它可以指引我们在网络的喧嚣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情绪的纷扰中捕捉到事实的真相,以及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寻找到明确的沟通路径。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