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原标题: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大比武”决赛显真招

“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10月28日在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上,寄语全国近7万名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要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准、全、快、新”。

在江苏南通的大比武决赛现场,来自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384名选手经过层层选拔,同场切磋。

与前两届相比,本届大比武更加突出数智化、实战化,突出青年、基层导向。这场比拼既是竞技的舞台,也为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打下基础。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0月28日,江苏南通,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实验分析组选手正在比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摄

“日常监测干什么,大比武就考什么”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兼任本届大比武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他表示,本届大比武有鲜明的技术实践导向,坚持实战化。“日常监测干什么,大比武就考什么”。

与前两届大比武相比,本届大比武在保留实验分析项目的基础上,综合比武增设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3个项目,涵盖地表水、环境空气、废气、土壤等各要素;专项比武增设辐射应急监测项目。

以应急监测为例,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选手需操作无人机到指定点位采样,点位和选手所在位置间有树木等遮挡物,无人机要拍摄规定点位的完整清晰图片,并带回不少于一升的水样。该项目限时10分钟,有选手仅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完成该项目。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0月28日,江苏南通,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应急监测组选手正在操作无人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摄

为何这样设计?本届大比武应急监测组裁判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急室主任康晓风介绍,应急监测遇到的突发现场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化工厂爆炸,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又需要了解现场情况,就要精准地实现定点监测。比赛通过无人机进行这类现场的模拟实练。

据了解,应急监测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做到四个“第一”,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出具数据,第一时间报送报告,支持环境应急决策和处置。本次大比武中,选手通过无人机完成现场调查后,还要进行现场定性和定量分析,编制应急预案。

更加突出“现代化”“数智化”

在比武手段上,本届大比武更加突出“现代化”和“数智化”,注重体现新质生产力特别是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通过新技术为监测赋能,让监测的耳朵越来越灵敏,眼睛越来越亮,监测的大脑越来越智慧。”蒋火华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人员介绍,当前,PM2.5浓度实时向公众发布,也要准确监控到每小时微克级的PM2.5浓度变化,对监测人员的运维质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大比武创新性地运用VR技术,1:1还原站房和所有设备。选手们在3D场景中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污染源设施也通过VR搬到考试中。采样平台、监测站房、仪器设备、监测结果、视频监控以及原始记录都进行了仿真模拟,选手们通过查视频、看日志、查设备参数来完成污染源监测检查,分析其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线索,提升选手对企业自动监测的监督检查能力。

该工作人员表示,VR系统不仅仅是为大比武设计的。未来,VR系统会面向全国,特别是技术相对薄弱的基层开展实训,不断提高基层自动监测水平。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0月28日,江苏南通,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选手可通过VR在3D场景中查找空气自动监测存在的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摄

一年多以来,生态环境部推进监测的数智化转型和监测网络的一体化设计,保障监测体系能够真实、准确、客观地回答环境质量怎么样,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支撑。

蒋火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天空地海领域的监测基础能力已得到加强,但离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还有差距,还要继续努力,尤其是要用新技术为监测来赋能。数智化是现代化监测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下一步,将在国家的水、空气等监测网络上,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

更加突出“青年”“基层”导向

“我们欣喜地看到,生态环境监测队伍朝气蓬勃,生态环境监测事业薪火相传。”黄润秋表示。

本届大比武更加注重培养青年人才,要求各代表队均须有35周岁以下青年,旨在营造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据了解,本届大比武35岁以下青年选手有174人,占比45.3%。全部参赛选手平均年龄35.8岁,年龄最小23岁。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10月28日,江苏南通,第三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全国决赛,污染源监测组选手在对3个钢瓶中的7种气体进行测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摄

此外,更加注重基层导向,要求污染源监测组选手须包含县级监测机构人员,推动各省份逐步补齐县级监测机构执法监测能力短板。

“关键在基层。”蒋火华介绍,根据整个监测体系的设计,区县一级负责污染源监测。污染源面大量广,不同的企业的污染物不一样,一线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污染源监测能力。这也是本届大比武设置污染源监测项目,要求必须要有基层的人员来参加比赛的初衷。

‍黄润秋寄语参赛选手,把监测大比武,作为练技术、强本领、争先进的重要平台,作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充分展示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全面展现生态环境监测队伍爱岗敬业和履职尽责的良好风貌,进一步激发全体监测技术人员争当行家里手和业务标兵的工作热情,共同汇聚起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磅礴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南通10月2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推荐阅读

军事

  • 尹锡悦为什么总躲着不出来 总统豁免权成争议焦点

  • 被骗缅北小伙称被发现报警基本九死一生

  • 专家解读特朗普“美加合并”论调 疯狂设想背后的权力博弈

  • 马媒称绑架演员王星的幕后老板被抓 涉案公司被捣毁

  • 乌称F-16难敌俄军 想要F-35 技术差距暴露困境

  • 特朗普一再扬言吞并加拿大目的何在 领土扩张野心再现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