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真实案例中,是谁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又是谁在影响平台经济的发展,答案不言而喻。
有网友质疑,“网红,尤其是一些头部主播,犯错成本是不是太低了?”事实上,近年来相关部门针对乱象频频出手,法律法规已相当明晰,各平台也建立起了更严格的内部处罚机制。
随着典型案例曝光,舆论场上的“祛魅时刻”更多了。
广大消费者的冲动消费正转向口碑式信任消费;很多厂家也逐渐清醒:与其每天费尽心思“捧”红人、交“坑位费”,不如做强做实自身。接下来,仍有必要将所谓的“头部”“大咖”作为监管重点对象,不断明确主播、平台、商家等各方的责任义务,以更全面的售前评估、更有力的事后打击,为带货主播们套牢“紧箍咒”。
无论交易方式、交易主体、交易额如何变化,商业的不二法则始终是货真价实。
亿万消费者在乎的不是谁的销售额又“登顶”了,而是谁能以诚相待、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才能让整个行业有更明确长远的发展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