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蹚出争端和平解决的“南海模式”

9月13日,中国和东盟国家在西安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22次高官会。

各方同意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深化海洋环保、科研、搜救、执法等领域合作,并同意以灵活和创新方式加快“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准则”。

2002年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南海规则秩序的基础,也是开端。

过去22年间,其对管控海上分歧和潜在冲突所起到的显著作用,有目共睹。面对地缘政治竞争回潮,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为延续这一使命,提出新的思路。

蹚出争端和平解决的“南海模式”

△9月13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22次高官会在西安举行。

今天南海形势之所以跌宕起伏,持续紧张升温,根本原因就在于部分声索国缺乏诚信、善意和合作的政治意愿,以及部分域外国家的不怀好意。

从撕毁并拒绝承认仁爱礁“君子协定”,到以“中国将在仙宾礁填岛”的谎言欺骗国际社会,菲律宾马科斯政府的言而无信及其采取的单方面行动,导致其处理南海问题的轨道从“合作”转向了“对抗”,这也是2023年以来南海形势再度升温的主要动因。

事实上,有关争端国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领土主权和海域管辖权主张的冲突,仅仅只是本地区的一个局部问题,更不是当事国双边关系的全部。

有关各方只有回到诚信、善意、合作的轨道,按照《宣言》所暗含的三个步骤,才能避免区域国家间关系在南海困局中越陷越深。

首先,对南海有关争议“去地缘政治竞争化”。

过去十年南海形势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争端日益被地缘政治竞争所裹挟。美国将南海作为遏制中国的抓手,并从军事、外交、法律、舆论、情报五个方向发起攻势。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及其他域外国家,纷纷在这一地区谋求各自地缘政治利益,让南海地区从构建规则秩序的时代滑向权力竞争的时代。

蹚出争端和平解决的“南海模式”

△南海漫评《危险的“承诺”》

域外国家在南海谋求权力资源的“游戏”,总是需要声索国作为“内应”。菲律宾及其他部分声索国应该停止甚至撤回对美国提供前沿军事基地、在敏感水域开展针对特定对象的联合军事行动等的支持。

实际上,南海问题由有关当事方谈判解决,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这是《宣言》的精髓要义,也是马来西亚、印尼及其他多数东盟国家的共同政策。

其次,把诚信和善意作为处理海上争议的首要原则。

一旦缺乏诚信,争端国之间即使达成一系列共识,也很难实际管控彼此分歧和海上冲突。2023年以来,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出尔反尔,并最终导致海上形势持续升温,就是典型的例子。退一步讲,任何共识、规则、制度、规范都无法做到“滴水不漏”,这就使得善意的原则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争端国从善意的角度出发相向而行,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争端和平解决蹚出“南海模式”,而不是基于单方面诉求出发,刻意歪曲断章取义,这些共识、规则、制度和规范才能发挥实际效用。

蹚出争端和平解决的“南海模式”

△2024年4月以来,菲律宾9701号海警船长期非法滞留我南沙群岛仙宾礁澙湖内,并进行运补轮换等行动。

最后,以“准则”磋商为契机,建立围绕南海的新规范、新目标、新规则、新秩序。

签署《宣言》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构建符合本地区“水土”的规则秩序的第一步。作为《宣言》的延续和发展,“准则”磋商承载了构建南海地区规则秩序新的使命,也意味着海上形势发展有望回归到规则秩序的时代。

正因如此,美国及其他部分域外国家并不甘心其扩张各自利益的计划就此被打断,仍希望在“混乱”和“无序”中渔利,并试图透过“代理人”对“准则”磋商施加影响。同样,部分试图“浑水摸鱼”的声索国,也不希望受到“准则”的规制。

但从长远看,抓住“准则”磋商的契机,构建包含军事、外交、合作等各个方面的规则体系,建立一套根植但超越现有国际法体系、国际实践的南海区域新规范和新秩序,才是从根本上稳定南海形势的良方,也是南海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繁荣的唯一出路。

(本文作者:陈相秒,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推荐阅读

军事

  • 美媒爆料:特朗普与周受资通了电话,前者已敦促最高法院暂缓实施TikTok强迫出售令 通话前已有行动

  • 美媒爆特朗普已与周受资通电话 讨论暂缓出售令

  • 中方调查进口牛肉 巴西回应 将证明无害国内产业

  • 伊朗外长此时访华有何含义 深化双边合作应对挑战

  • 以色列和也门冲突升级影响几何 红海航运受冲击

  • 柯文哲被起诉是好事?台名嘴:对民众党是助力而非阻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