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和别的博物馆相比多了考古两个字,这两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刘国祥:中国考古博物馆里边展出的所有的文物,都是考古发掘所获,这和常规的博物馆是不一样的。
中国考古博物馆,以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珍贵的古籍文献为主要展示内容。从建设启动以来,就一直在探索怎样用考古成果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
展品6000多件
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
在二层以“文明起源”为主题的展厅,考古发掘找到的植物种子,清晰展示了农业文明在中华大地起源的过程。
刘国祥:通过浮选法,我们认定粟、黍的栽培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目前我们发现最早的水稻也是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的,就是上山文化也是近万年左右。
在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展示区,我们看到了三对六件环状的玉玦,其中,有一对玉耳环就是当年刘国祥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
刘国祥:我们1993年发掘出来的,玉玦呈正圆形,内径、外径完全一致,而且大小、重量都一致,每一个是23克,所以说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前提下,兴隆洼文化先民距今八千年左右,掌握了这种玉雕的工艺技术,那是非常先进的。
记者:在那个时代,像玉中间这个裂口,通过什么样方式切割呢?
刘国祥:我们通过实验考古学,发现是用一种线切割的工艺。所谓线切割的工艺就是用麻绳或兽毛,加上沙、水,就能把这个玉玦缺口给剌出来,这叫以柔克刚。这种工艺技术一经发明,在整个东亚地区有了一个广泛的传播。
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长啥样?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陶扁壶,经专家认定,距今4000年左右,扁壶上的文字引发了人们对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的探讨。
刘国祥:这是朱书的一个文化的文,这是目前我们所能确认的最早的文字。比甲骨文早一千年,四千年左右的这个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