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展区,一位正在做针线活的白发老人引人注目,她是江苏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秀英。王奶奶做的徐州香包名字叫做针棒,有着丰厚的文化蕴涵和文化价值,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次和王奶奶一同来参展的还有她的孙女孙歌尧。在学习传统工艺的同时,孙歌尧大胆创新,尝试融入更多技法和材质。
王秀英孙女孙歌尧:不仅在外观上,技术上也要创新。我们把3D打板加明暗敲针,我们有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运用到香包上面可以提高30%到50%的生产效率。以前我们参加展会都只带传统一些的,这一次是带我创新的品牌来参展。
非遗传承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守护,更是对未来的探索。以孙歌尧为代表的“非遗新人”在创新和传承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他们既尊重和保留了传统,也致力于将现代元素融入,发展了文化产业,带动了乡村致富。
王秀英孙女孙歌尧:第一天人特别多,也有好多参展商们来我这边参观想合作,比如给我们一些logo,或者帮他定制一些香包。我们带动马庄村300多位村民一起做,1天产量能达到3000个,去年马庄香包年产值800万元。
如今,孙歌尧们制作的徐州香包被年轻人称作非遗“国潮”,是一种时尚的象征。在展会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国潮文创产品,比如在用帷幔、屏风、条案等中国古风元素打造的国家版本馆展区,一些根据出土文物设计的文创产品,广受好评,比如宇航俑人偶手办,一眼看去它是一个宇航员,但是打开帽子仔细一看,它其实是一个兵马俑,惟妙惟肖地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与航天航空科技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