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原来在这里(2)

“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原来在这里

△摄于1907年的汉代敦煌阳关烽燧

报警的方式主要是“举燔苣,燃积薪”。玉门关一带曾经遍布芦苇,把芦苇以横纵交错的方式堆积起来就是“积薪”,用芦苇捆扎成的束叫“苣”。

“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原来在这里

△芦苇以横纵交错的方式堆积起来就是“积薪”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敦煌现存的“积薪”之多、保存之完好,为全国之最。这些“积薪”虽算不上珍贵珠宝,但它们在戈壁滩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雨雪,讲述着千百年前戍卒将士每日伐薪戍守边关的艰苦生活。

此外,玉门关一带遗留下来的汉简也生动记录着当年戍边吏卒们修城筑塞、候望烽火、开渠拓荒、屯垦田作、积薪饲马、编席织鞋的生活。边塞戍务繁杂,人们在日常的书信问候中,都会殷勤相问“塞上苦寒”“善毋恙,甚苦官事”。

“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原来在这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道尽了戍边将士对故乡的无尽思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说出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