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五问医保个人账户改革:“缩水”的钱去哪儿了?(3)

随着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积累越来越多,问题逐渐显现。“医保个人账户资金个人无需使用时,别人也用不了,真正需要门诊医疗保障的人群得不到更好的保障,这笔资金积累越来越多,并不利于医疗保障的效率提高。而与此同时,统筹账户的资金过少,这直接导致医保的报销范围和报销金额都受到了极大的局限,大病的保障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张晓解释,此次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此前参保职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盘活了,用在真正需要的患者身上,改革后统筹基金会加强,互助共济保障会更充分。

在张晓看来,“每个人都有年老和生病的时候,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是会长期存在的,到年老多病时,靠医保个人账户和个人积累总是有限的,共济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改革后参保人亏了吗?

“个人账户新计入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整体保障功能降低,反而从制度上来说,共济保障更具有风险防范功能。”2021年4月,国家医保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改革个人账户,不是取消个人账户,而是调整个人账户的计入比例,通过制度的转换,建立、扩大、健全、增强门诊共济保障制度。减少了部分并不意味着个人的保障会损失,而是放到了共济保障的大池子里,形成了新的保障机制,这个新的保障机制总体上基金平衡转移,保障效能显著放大。

广东省医保局也就当地政策算了一笔账。以广州市为例,门诊共济改革实施后的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惠及2.7万参保人,人均报销金额从原来的150元增加到380元,报销比例增加153%。

今年58岁的广州退休职工李华(化名),2022年11月因呼吸有啰音,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医,做了肺部CT,总医疗费用480多元。当时CT、MRI等项目还未纳入门诊统筹,华姐需要全额自付。而最近,她“阳康”后又到医院做CT,发现同样的项目,自己只给了140元,统筹基金支付了70%。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