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情况出现了急转弯。12月7日,张超有两单发往武汉的货,共计30万套单采,“货发走了半道上打电话说武汉第三方全部解除了,都由医院来供,我们的单子就给取消了,没办法车回来了”。一同被取消的还有一个发往合肥的标签订单和发往北京的20混1的采样拭子订单。
更令张超心悸的是,今年5月,张超与北京一家核酸检测实验室达成了合作,“5月供的账期,说是两个月,结果就拖到了现在。12月7日,我再次催账,结果发现他们的老板把我的微信删了。”张超担心实验室突然“跑路”,拖欠的120万元也就打了水漂,当即决定要账,但最后的结果仍旧是等到元旦。
在张超的观察下,核酸检测的市场已经明显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来谈合作的企业通常也会有拉扯的话术,比如企业非要现金的话,那么就找别人合作。
在他看来,这种先采购后给钱的模式也是因为实验室并没有拿到钱,有些实验室给他的说法是,实验室通常要先检测,然后按照检测的人数收款,无法预支,很多实验室6、7月的检测费用都还没拿到手。
过去三年,第三方实验室有效缓解了医院核酸检测资源的不足,但也由此催生出了包括造假、上市圈钱等在内乱象。而隐藏在核酸检测企业背后,高企的应收账款也仿佛成了虚假繁荣下的泡沫。
今年11月,有媒体统计了包括迪安诊断、华大基因、金域医学等在内的8家核酸检测企业三季报,其中有6家业绩仍在增长,但应收账款相应也在增加。具体而言,兰卫医学、凯普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谱尼测试的应收账款分别同比增长175.25%、146.32%、84.18%、76.65%、65.67%、27.16%。截至三季度末,这些企业中,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超过同期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