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奥密克戎变异株BA.4和BA.5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近期,我国一些地方发生散发疫情,通过对感染者的病毒基因测序,发现了来自境外的BA.4和BA.5变异株。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增大。BA.4和BA.5变异株的传播力和致病性如何?现有新冠病毒疫苗是否有效?我国目前防控措施能否应对?经社君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
致病性无明显变化,对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仍具较大威胁
“与以往的变异株相比,BA.4和BA.5变异株的传播力明显增强。”董小平介绍,一是潜伏期明显缩短,也就是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导致感染者呈现阳性,具有更强的往外传播病毒的能力。二是日本、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显示,在没有干扰或者很少有公共卫生措施干预的情况下,其传播系数R0值达到了18,具有很高的传播速度。此外,在欧洲一些国家以及美国,BA.5变异株已经取代了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分支,成为优势毒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小平认为,病毒传播系数R0只是病毒传播的一个初速度。对于BA.4和BA.5变异株来说,采取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疫苗接种等,可以将很高的R0值迅速降低。
“与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相比,BA.4和BA.5变异株致病性没有明显增加和减弱。”董小平说,从现有研究数据看,它们的临床后果基本上持平。“BA.4和BA.5变异株出现大规模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依旧是致命的。所以我们不用去过度强调它们有多厉害,也不能过度轻视。”
现有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效
董小平说,BA.4和BA.5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分支,其关键区域S蛋白完全一样,本质上还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数据来验证我国的疫苗对BA.4和BA.5变异株的保护率是否有变化。从国际上一些局限的数据报道,病毒变异会对疫苗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体外实验来看,也就是说用疫苗免疫以后的血清与BA.4和BA.5变异株的中和实验,结果发现抑制效果的确是降低了。但是从整个的疫苗保护效果来看,现在还没有数据证明。疫苗保护效果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对死亡和危重症的保护效果,第二个是对住院或者显性感染的保护效果,第三个是对感染或传播力的影响。董小平介绍,我国的研究数据和国际上的研究数据显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1和BA.2都具有很好的防死亡和危重症效果,也具有明显的防住院效果。BA.4和BA.5变异株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因此现有疫苗对于防死亡、防危重症、防住院仍然有效果。当然,对于预防BA.4和BA.5变异株感染的效果,还有待于更大的数据观察。“因此,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人,建议尽快去接种疫苗。”
“免疫逃逸并不是一个很稀奇的事。”董小平说,新冠病毒之所以要不断变异,是因为它要从现有的免疫屏障中找到一条路。BA.4和BA.5变异株要想成为一个优势毒株,必须要产生一定的免疫逃逸。免疫逃逸不可怕,关键要看现有的疫苗是否有效果。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不管是原来的毒株,还是现在的毒株,免疫保护效果都还是存在的,只是高和低的问题。
防控措施和防控方案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我国的防控措施和防控方案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董小平说,病毒变异很常见,只有变异非常厉害的时候才会影响到公共卫生措施。我国现有的防控措施对BA.4和BA.5变异株都是有效的。它们有变异,但不足以影响到必须要重新调整我国的公共卫生措施和防控方案。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我国把新冠病毒的监测提到了更高位置。董小平介绍,原来的病毒性疾病防控都是从感染者开始,而新冠病毒的防控前沿已经移到了正常人群。核酸检测是一个很重要措施。在方案当中,提出分层分级的检测和核酸筛查的方案,比如对高风险的职业人群的监测一天一次核酸检测等,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防止疫情扩散。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对入境人员隔离期的调整符合实际。董小平分析,我国将隔离期间从“14+7”变成了“7+3”,既参考了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情况,又通过研究分析国内疫情数据,发现7天的隔离非常有效,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会在7天内发生阳性。这种调整能适用BA.1和BA.2变异株,同样也适用BA.4和BA.5变异株。
“我们不要轻视BA.4和BA.5变异株。如果不管不顾,一旦感染的人群扩展到老年人群,扩展到有基础病的人群,它同样也会造成可怕的结果。”董小平说,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将疫情影响控制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