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阳光垂直射进隆安县仙缘谷天坑,格外壮观。图源:广西日报
天坑按照成因类型分为塌陷型和冲蚀型。塌陷型天坑的形成分为地下暗河、塌陷大厅、天窗天坑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地下水不断地溶蚀和侵蚀,导致洞壁和洞顶岩层不断崩塌;
第二阶段,水流经年累月地冲刷带走崩塌物,逐渐扩大崩塌空间,形成穹隆状的地下大厅;
第三阶段,在地表水的侵蚀和重力作用下,大厅顶部岩层崩塌,最终形成天窗天坑。
而冲蚀型天坑是由于地表水流不断冲蚀扩大与加深碳酸盐岩层发育的落水洞共同形成的。
国内外有哪些知名天坑?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研究所专家介绍,我国的天坑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以及陕西汉中。其中,广西的“天坑家族”规模最大。
空中俯瞰巴马瑶族自治县响水洞联体天坑群。图源:广西日报
而在广西境内,百色市乐业县境内的天坑的数量又是最多的。以乐业大石围天坑为首的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拥有穿洞天坑、黄猄天坑、白洞天坑、大槽天坑、大坨天坑等29个天坑,加上新发现的神鹰天坑,该县天坑的数量达到了30个,且大多数天坑的最大深度超过了100米。最大深度超过300米的天坑有3个,大石围天坑最深达613米。深度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重庆的小寨天坑。
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介绍,此次新发现的天坑不属于大石围天坑群,而是发育于另一个地下河系统——伏归地下河,此地下河系统是否还有其他天坑和喀斯特奇观,还需进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