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乾渝还提到,为加快核酸检测速度,已要求医疗机构在疫情期间实验室24小时运行,增派人手、增加排班,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核酸检测一般要经过取样、一系列预处理、核酸提取、上机检测等多个步骤,需要一定的时间,也请患者理解。我们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尽力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工作人员有心做事,可能没有相应权限
政知君注意到,4月14日和15日,《解放日报》连续发布两篇文章,标题分别是《上海针对四类人群加紧完善兜底机制》《多关心“沉默的少数”》。
文中提到,在老龄化严峻的上海,仍有相当多的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得如何用手机买菜、点外卖,更不知道如何及时表达需求,疫情之下,他们的困难进一步凸显。
进而言之,不仅是老人,残疾人、孕产妇、需要放化疗、血透的特殊患者和危重患者等,都是当下需要格外关照的特殊人群,他们的合理需求和权益,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
文中提到,由于各种客观限制因素,一些保障措施未必能在短时间内面面俱到,应急预案也可能尚未特别完善,对此,市民应当给予相应的理解。
但这不是不作为的借口,相关部门应当直面基层的真实需求,不回避问题,在不断推进中优化完善相关的特殊保障措施,特别是要给予基层相应的资源支撑,包括场地、医疗、人员等,确保守牢底线。
此外,也要破除干事者的主观顾虑。
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有心做事,也可能面临一时不在管理范围内、没有相应权限等问题,甚至可能需要破例行事、特事特办。对此,政策层面应当留有必要的回旋余地,尊重并保护工作人员的主动担当精神。
资料|新华社人民网解放日报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