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多大?权威解答

原标题:为何怀疑“物传人”?新冠病毒“物传人”风险多大?权威解答

北京市和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在1月17日分别举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各自通报了当地本土确诊病例的情况,均研判不排除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为何做出这一判断?新冠病毒通过境外邮件及其他物品“物传人”的风险有多大?个人如何更好地防护?记者依托权威信息来源进行梳理归纳。

为何怀疑“物传人”?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给出指向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17日在发布会上通报,北京此前发现的1例本土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内无外省市旅居史,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大数据比对,未发现其与入境人员、京外风险地区来京人员、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有轨迹重合。

据介绍,病例自述近期曾收发过国际邮件。经采样和核酸检测,疾控人员发现邮件的部分包装外表面、内表面及文件内纸张标本显示阳性。对病例标本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病毒与北京既往病例以及近期国内报告的毒株均存在差异,不属于同一传播链,与2021年12月北美和新加坡等地分离的部分毒株相似度较高。

庞星火表示,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当天,深圳举行发布会通报,当地一起本土病例的病毒基因组与以往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同源,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介绍,该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曾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未做个人防护,不排除由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的可能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溯源正在进行中。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