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沟水村的村民眼里,杜兴昌是村里杜家威望高的长辈,说话有分量,还是当地红江庙会的副会长,每年庙会搭戏台请人唱戏,附近村里老人都来看戏。上世纪80年代,杜兴昌当过生产队队长,也算村里有一定威望的人物。
新房被卷进舆论风波,让杜兴昌有些惆怅,“他怕舆论对孩子们有负面影响和压力,影响到孩子的工作。”侄子杜茂说。
被“留下”的村庄
牙沟水村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了。在被卷入舆论漩涡之前,这里的村民世代维系着传统的耕作方式,与现代社会发生的交集仅仅是:这些年不断有年轻人走出去务工。
现代文明给村里留下的痕迹,是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
从兰州出发,沿国道和高速乘车往东,公路沿着低缓山体向前延伸。冬季降临西北大地,只留下荒凉和萧瑟。极目四望,满眼是裸露的土黄色山体和土地。干枯的深褐色植物扎根在山坡上,像一团团霉斑。
杜兴昌所在的牙沟水村地势不平坦,有很多山沟,村民之间房屋挨的较远。新京报记者乔迟摄
平川是甘肃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周边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煤矿。整个平川区的空气浑浊,煤灰的涩味充斥着城市和乡村。
牙沟水村就在城市边缘,紧挨着京藏高速,日夜能听到川流不息的车声。村里的年轻人,如果选择外出打工,近的有靖远电厂、平川高铁站等,或者在周边帮人建房,远的则出省打工,大多干的是体力活,每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
常住人口超过四千人的牙沟水村,年过五十而回到村里种地的人,占了大多数。年纪越来越大,打工已经很吃力,他们从城市回流到了农村。村里的农作物大多是枣树、玉米、苹果、枸杞、小麦等。枣树抗旱、耐涝能力、抗盐碱能力强,西北干旱少雨的气候适宜枣树成长,村里光就枣树品种有十几种。对于村民来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并不能带来多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