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星期特刊丨“豫”见橄榄绿

星期特刊丨“豫”见橄榄绿

“豫”见橄榄绿

——驻豫武警官兵防汛救灾纪实

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习近平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郑州市中原区常庄水库开闸泄洪。”

“新密市城关镇东瓦店村双洎河水位暴涨。”

“贾鲁河中牟县官渡镇大王庄段多处发生漫堤险情。”

“郑州市惠济区枯河丰乐农庄段发生决堤。”

……

雨一直下。7月20日,郑州,武警河南总队作战勤务指挥中心里,电话响个不停。

应地方政府请求,一道道紧急出动命令从这里下达——

17时00分,郑州支队执勤四大队出动。

17时40分,机动支队特战大队出动。

17时50分,机动支队机动二大队出动。

18时50分,郑州支队机动大队出动。

……

强降雨突袭之地不只是郑州,还有河南其他地市。

武警河南总队、第一机动总队等驻豫武警官兵闻“汛”而动,紧急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风雨同舟,与你同行。

遇见武警,愈鉴忠诚。

星期特刊丨“豫”见橄榄绿

挺进

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广大官兵纷纷请战。紧急出动前,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交给党组织。

“作为一名有着14年军龄、10年党龄的老兵,我知道,灾情就是命令!”

“请党组织相信我,把我放到最危险、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不怕牺牲,我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这是他们的声音——“哪里有险情,就会冲向哪里。”

河南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驾驶员袁联杰与战友们出发了。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暴雨如注,“就像挡风玻璃上贴了一层磨砂膜”。向任务地开进的道路沿河而建,弯道较多,没有护栏;车窗玻璃又全被雨水糊住,视线极差。运兵车驾驶室里,袁联杰内心不免紧张起来,但他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贾鲁河中牟县官渡镇大王庄段多处发生漫堤险情,我们早一分钟到位,群众就少一分损失。”

后来,袁联杰才从新闻中知道,“20日16-17时郑州本站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为了群众少一分损失,纵使头顶是持续的暴雨,脚下是泥泞的山路,沿途是肆虐的山洪和不断滚落的碎石,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仍发扬“攻坚老虎”精神,徒步行军10余公里,向登封市大塔寺水库挺进。

为了群众少一分损失,尽管已经连续转战7个救援点,可当接到“新密市五星水库出现险情,你部迅速赶至增援”的命令,河南总队郑州支队官兵顾不上倒掉战靴里的积水,转身登上运兵车,奔赴下一个阵地。

——他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救灾一线,只为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在巩义市米河镇,接到地方干部反映,半个店村完全失去联系,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某大队教导员叶洪胜没有一丝迟疑,带领由15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徒步前出、雨夜行军。

手电散发的微弱灯光,先是被暴雨击碎,而后又被黑夜吞噬。3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抵达半个店村,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记录他们缺少的生活物品,带回村民们都平安的消息。

在安阳市市郊,李七里村数十名群众被困,通往该村的道路积水深达1.5米,任务部队只得绕行。积水能让越野车抛锚,但不能让河南总队安阳支队侦察股股长刘晓江选择放弃。

整整10公里,刘晓江用自己的身体勘探道路情况、测量积水深度,向担负救援的官兵提出机动路线建议,在极端路况下,用最短的时间成功将被困群众解救、转移。

——他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只因人民母亲在呼唤这支队伍的乳名:子弟兵。

新密市西瓦店村一名群众未及时转移,被困树上。为了靠近被困群众,冲锋舟必须经过电线杆和树木之间不足4米宽的通道。可在湍急的洪流中,想要保持冲锋舟不发生偏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来驾驶。”河南总队郑州支队执勤四大队教导员章寓南挺身而出。

第一次,冲锋舟船体与发动机连接处螺帽松动,导致发动机无法固定,船体出现剧烈晃动。

第二次,由于油泵供压不足,发动机突然熄火,冲锋舟顺着水流急转而下。如果不是战士及时用木浆勾住临近树木,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次……

章寓南一次又一次抵近,一次又一次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努力,被困女子终于被救出。她告诉笔者,自己最感动的,就是看到武警官兵不顾危险,在多次与电线杆、树木相撞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向她靠近。

——对于人民子弟兵而言,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奔向人民。

“淇县骑河黄庄村1600余名群众被困,命你部迅速前往救援!”可当河南总队鹤壁支队任务官兵行至石桥村时,道路消失不见了。

距离骑河黄庄村只剩8公里,但身陷“泽国”,没有人知道路在哪里。

前期选择的路线都走不通,侦察股股长盛全中临危受命,带领6人组成的勘察小组驾驶冲锋舟出发。

一路上,水深的地方他们开着冲锋舟,水浅的地方他们拉着冲锋舟,没水的地方他们扛着冲锋舟。

距离骑河黄庄村就剩500米,眼看就要到达,但一条流速湍急的河流挡在盛全中面前。

两个小时后,大部队按照盛全中一路标注的路线赶来。盛全中垂着头对支队长周勇说:对不起,我没有完成任务。

周勇却拍了拍盛全中的肩膀,“谁说的,你探的路让部队开进了7.5公里,我们离被困群众已经越来越近。”

而后,当地政府协调的几台大型翻斗车赶到现场,任务官兵顺利通过洪流抵达村庄。

“你们来了,我们得救了!”在进村时,盛全中远远就看到屋顶上站满了被困群众。

战士们唱起了军歌。

唱到“人民有了子弟兵”这句时,盛全中分明看到,群众眼里噙着热泪,饱含深情。

——作为人民子弟兵,他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心心相印。

郑州市中牟县,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被洪水围困,周围1.5公里都必须依靠舟艇通行。

因为冲锋舟不能进入医院内部,河南总队郑州支队执勤五中队副班长高凯纵身跳入水中,利用背、抱等方式,把病人转移到冲锋舟上。

每转移一个病人,高凯就要在水里蹚行3公里。那一天,高凯转移了36个病人。凌晨3点,在把第36个病人放到冲锋舟上的时候,高凯累倒了。

醒来的高凯和指导员刘建立说,“指导员,我没事,再让我救一个,我才救了36个。”

刘建立眼里含着热泪,却努力安抚他,“什么叫‘才救了36个’,应该是‘你一个人就救了36个’,你救的不只是36个人,而是36个家庭。”

23年前,一首献给抗洪英雄的赞歌《为了谁》,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23年后,“你是谁?为了谁?”答案镌刻在中原大地。

“你是谁?”

“不用知道我的姓名,我是人民的子弟兵。”

“为了谁?”

“为了人民的一切,一切为了人民。”

7月26日,经过六天五夜的紧急抢险,新乡市共产主义渠西曲里段右岸决口成功合龙。河南总队机动支队机动九中队指导员李龙站在铲车的车斗里,带领官兵转战下一个任务地域。

道路两侧,群众为他们鼓着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铲车因为底盘高,在1米以下的积水路面畅通无阻,成为防汛救灾一线“炙手可热”的交通工具。而作为这辆“战车”的指挥员,李龙满怀信心,奔赴下一个战场。

挺近,向着人民需要的地方挺近!

纵使前路充满险阻,但只要与人民同心,就能破浪前行。

星期特刊丨“豫”见橄榄绿

守护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