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临港新片区针对外籍人才停居留、就业推出了一揽子支持政策,外籍人才只需告知自己的情况,办事人员就会推荐最合适的政策。
今年9月7日,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正式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约386平方公里范围内施行。早在去年,这项政策就被写入了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今年3月,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揭牌后,明确提出将统筹协调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如今政策落地,让不少企业家备受鼓舞。
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严亦军表示,接下来,要改变原先的审批观念,一切围绕企业转,提升广大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体验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表示,临港新片区的试点,将大幅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有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从临港新片区的实践来看,新片区的制度创新常常起于个案,在人们熟知的“特斯拉速度”“新奥五天四证”之后,“临港速度”广为人知,但临港并未停留在“特事特办”水平上,而是将这种个案迅速转化为制度化常态、普惠版企业福利。所谓“临港速度”,其实就是从个案的成功迅速切换到“制度创新”。
吴群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新片区目标中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落地45项;累计制定发布各类政策107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个,差异化探索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加大。
“这里将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独特的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实施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完善要素高效配置的竞争性市场机制。”吴群峰说。
未来城市重特质
“临港越来越像一座完整的城市了。”已经在临港工作3年的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斯塔福斯,中文还不太流利,但他切实感觉到,临港不再只是过去那个工业区。商业综合体、图书馆、剧院等接连投入建设,休闲漫步有了更多去处:逛逛新开的城市公园,去海昌海洋公园玩上半天,到滴水湖上开帆船……
近日,在“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上海自贸区云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上海临港新片区要以中日产业技术合作为支撑,推动产业相关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打造高端氢能产业智造高地,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