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根据统计,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今年收购小麦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事实上,河南省今年夏粮再获丰收,该省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比去年还多出了1.67亿斤,创下夏粮产量历史新高。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记者会上也披露,我国今年的夏粮实现了丰收,创历史新高,夏粮产量比上年增长0.9%。
由此可见,那些喊着“粮食不够了”“粮食危机要来了”的人,可以歇歇了。
既然丰收了,为啥收购量还减少呢?
既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了,那为何丰收之后,粮食收购量反倒减少了呢?这是一个好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粮食总量增加,收购量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农民看好粮食行情,产生惜售心理,以致收购量出现了下降。这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在河北柏乡县西汪镇东施庄村,种粮大户冯连辰今年种植750亩优质强筋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当地优质强筋小麦价格已经从1.23元上涨至1.30元至1.32元左右。他认为小麦价格还会上涨,所以把小麦储存在了柏乡县金谷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的“粮食银行”中,等到价格合适时再出售。
农村有句俗话:庄稼老头长得怪,你越涨价越不卖。河北柏乡粮库主任尚金锁认为,导致今年粮食收购量同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普遍惜售。
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农户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风险意识增强,储粮意愿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市场意识提高,粮食收购由以前的集中收购转化为现在的全年均衡收购,收购期也相应拉长,特别是今年市场行情较好,农民不急于售粮。
央视网消息: 七月中旬以来,夏粮进入收购高峰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截至7月20日,累计收购夏粮3432.9万吨,各大主产区正在加大收购力度,确保颗粒归仓
央视网消息: 进入七月,夏粮进入收购高峰期。国家粮食储备局昨天(7日)发布,今年夏粮生产形势和夏粮收购呈现出“双好双优”的新亮点,目前各大夏粮主产区正在加大收购力度,总体速度好于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