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同济医院战“疫”直击(3)

“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同济医院战“疫”直击(3)
2020-02-21 00:04:30 新华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说,各家医院各有各的诊疗救治流程和理念,一同来到同济医院,每家医院都积极配合,“只有协调一致,形成标准化、同质化的医疗,才能让医疗过程更顺利,让病人获得更好治疗结果”。

在这里,科学救治、胆大心细——

疫情来势汹汹,同济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后,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造成肺部等器官的损伤,这是新冠肺炎的致病机理。在治疗中,既要使用药物抑制免疫反应,同时又要保持免疫系统杀死病毒的能力。相关药物使用时机、用法,治疗方式等,目前尚缺成熟的诊疗方案。

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入院时血氧饱和度只有70%多。使用无创呼吸机后,血氧饱和度也只有80%,持续两天依旧无法提升,这意味着再这么下去,其他脏器会因氧不足而出现损伤。按以往治疗方法,患者早该气管插管了。

赵建平团队用绣花的精神仔细调试呼吸机参数,合理使用药物、激素,血氧饱和度逐步回升。第七天,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了98%,脱离危险。通过观察发现,氧和情况不好的病人,用好无创呼吸机,配合调试药物,能有效避免插管引发的众多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同济医院战“疫”直击

2月1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医护人员为当日出院的严女士送上生日礼物。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连日来的实践,也证实这一改进的有效性。越来越多的病人撤掉呼吸机,病情平稳下来。”赵建平说,但这也意味着医务人员必须在闷罐似的防护服里一待就是几小时,时刻守护在病人身旁。

在这里,多方合作、立体诊疗——

2月16日下午,74岁的胡阿姨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治疗6天后,从昏迷中逐步清醒,病情明显好转。刚入院时,她呼吸每分钟只有28次,一天的尿量还不足100毫升,肾功能严重受损,命悬一线。

负责胡阿姨救治的广州医疗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综合ICU主任毕筱介绍,新冠肺炎进展为重症、危重症后,不仅会损害肺部,还会对心脏、肾脏、肝脏甚至血液系统都有伤害,最终造成多脏器衰竭。

他们组建由感染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呼吸科等专家组成的救治小组,心电监护、面罩吸氧、降血压、抗病毒……连续几个昼夜的精心救治,胡阿姨逐渐好转。病房首批收治的40位重症患者中,已有3位重症患者症状缓解后转入普通病房。类似多学科、多团队合作,在同济医院各大病房中,已成为常态。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攻坚战中,不同学科、不同医院的专家同舟共济,他们虽操着不同口音,却目标一致全力以赴,奋力将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截至2月19日10时,仅中法新城院区已累计收治重症患者1251人,治愈出院97人。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同济医院战“疫”直击

2月1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建平(右二)与医生周莹一起观看患者的CT片。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与人民共济:“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2月6日深夜,一场特殊的妇产手术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紧张进行。接受手术的产妇,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新冠肺炎患者。

汗水湿透了三层防护服下主刀医生乌剑利的衣背,被雾气迷住的护目镜逼得他只能找所剩无几的缝隙来看清手术操作。

新生儿的啼哭,打破夜的沉寂。产妇小陈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妇产科给大家带来的是新生命的喜悦,这种特殊的手术经历刻骨铭心。生命的希望不可阻挡!”乌剑利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同济医院战“疫”直击

2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10东新冠肺炎重症病区的护士在进行交接班。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