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南极科考有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充电宝”,设计者却没能看到……

南极科考有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充电宝”,设计者却没能看到……
2019-11-15 16:04:19 新华每日电讯

十年前,东南大学接到任务,打造我国自己的极地科考支撑平台;十年后,定型的“东大极能”踏上远赴南极大陆的征途,当初主持设计它的人,却没能看到这一天……

11月9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穿越咆哮西风带,向南极进发。除了科研人员,船上还搭载着东南大学研制的我国首台极地无人值守能源系统“东大极能”。

作为中国自己的极地科考支撑平台,它的发电舱能储存5吨航空燃油,通过综合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可持续、稳定地供电一年。

这台“巨型充电宝”将安装在年平均气温零下36.6℃的泰山站。通过卫星远程监控,科考人员以后能“坐在南京看南极”。

不久后,一颗“中国心”将在南极大陆深处跳动,然而,十年前最初主持设计该平台的东南大学教授郝英立,却没能看到这一天。

2010年9月27日,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羊八井,郝英立因旅途劳累、超负荷工作和高原反应,生命定格在47岁。

当时,他身边还放着一本记满设计方案与任务计划的《南极科考工作笔记》。

0e2442a7d933c895d07a1ad1a300b3f582020028.jpeg

▲不久后,由郝英立教授最初主持设计的极地科考支撑平台将被安装在南极泰山站。图为1月31日拍摄的泰山站。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学成后我是一定要回国的”

外国的生活条件再好,工作条件再优越,可那是别人的国家,我在那里只是给别人打工,真正的事业在自己的国家

打开东南大学档案馆20122T0002号档案盒,里面有一个黑色封皮笔记本。这是我国“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项目奠基人、原东南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郝英立教授的遗物。

笔记本里记录着一个个模型设计、一套套方案筛选、一次次会议记录,还有一个个跟时间赛跑的任务节点……

f636afc379310a554eb943e1225683ac8226101b.jpeg

▲这是东南大学档案馆收藏的郝英立教授南京科考工作笔记。(图片由东南大学提供)

郝英立1963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并在校深造至博士。

34年前,郝英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8年,郝英立赴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做博士后。“出国前,他坚定地对我说‘学成后我是一定要回国的’,他还一直要我在国内帮他交党费。”郝英立的夫人高嵩回忆。

“在美国5年,郝博士不分周末晚上,专心研究,他一心想的是如何回去报效祖国。”美国一位同事在给东大的邮件中说,郝英立身边有不少博士后申请绿卡,他却矢志不移。告别晚餐上,美方院、系领导一再挽留,他一一婉言谢绝。

高嵩回忆道,“英立说,外国的生活条件再好,工作条件再优越,可那是别人的国家,我在那里只是给别人打工,真正的事业在自己的国家。”

2003年5月,郝英立在给母校的信中写道:“我已实现出国学习进修的目的……现在我具有回国工作、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强烈愿望。”“我在美国这些年学到很多,增进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知识储备,我想是时候回到中国了。”

f9198618367adab43d89757ff7c773198701e44e.jpeg

▲2003年5月,郝英立写给东南大学人事处的信。(图片由东南大学提供)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