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钱又给地!多省份出手!猪肉价格啥时候“稳住”?专家说了一个时间点…
2019年是“二师兄”的本命年,猪肉价格也开启“高光时刻”。近三个月,多省份相继出台稳猪价、稳生猪生产措施,密集发力下,“二师兄”价格出现了积极变化。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第45周猪肉每公斤价格为51.36元,较第44周每公斤价格减少1.2元,这是自今年8月底以来,猪价首次出现环比下降。你那“二师兄”便宜了吗?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稳控措施密集出台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132.6万吨,同比增加43.6%;进口牛肉113.2万吨,同比增加53.4%,均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
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落实好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多措并举恢复生猪生产,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养规定,利用北方玉米丰收等条件更好保障南方养猪大省饲料供应,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促进禽肉、牛羊肉等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此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日前也出台措施,加大对生猪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农发行计划未来三年,安排500亿元信贷规模和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及储备调控体系建设。
据统计,8月份以来,已有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的具体方案,侧重点各有不同,涉及生猪养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支持、金融支持、用地支持、运输支持、养殖补贴等。需要一提的是,江苏、天津、广西等省份近三个月内已不止一次发布稳猪价相关措施。
8月26日,贵州省召开生猪生产保供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提出,在流通环节,要强化市场调节,加强组织调度,提前做好产销对接,必要时及时投放储备、进行适度补贴。严厉打击操控市场价格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物流支持方面,福建省9月30日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其中明确加快构建生猪主产区与主销区有效对接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屠宰企业配备必要的冷藏车等设备;鼓励生猪产品主销区建设标准化流通型冷库、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冷链配送设施和冷鲜肉配送点,实现从“运猪”向“运肉”转变。
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用地方面,10月11日江苏省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作为养殖用途不需耕地占补平衡,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
11月1日,安徽省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除了对猪肉供应自给率有明确目标外,还包括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加大支持力度。此外,安徽省还将增加猪肉储备调节能力,适时投放猪肉储备。
为了恢复生猪产能,11月8日,天津给生猪养殖企业发布政策“大礼包”,出台多项措施提振生猪养殖,其中就包括,对核心育种场和新建种猪场引进种猪每头给予1000元补贴,补贴期限从政策发布之日起到2020年底。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一头种猪的价格在5000元至7000元不等。此外扶持措施还包括,增加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额,进一步增强本地生猪养殖风险抵御能力;鼓励支持天津大型龙头企业在外埠建设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基地、生猪产品返销天津等等。
同时,广东、四川明确各地市生猪最低出栏量或基本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