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芯片制造所需的材料也大量依赖进口,有的材料如光刻胶需全部进口。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低,国产材料的销售规模占全球比重不到5%,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后发
侠客岛:很多工业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跨越和赶超,比如高速铁路、家用电器领域,但在集成电路领域,这种景象没能出现。原因何在?
倪光南:从历史原因来看,我们起步晚。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直到1956年,中国才成功制成第一根硅单晶。鉴于早期的计算机是用分立元件(电子管、晶体管等)做的,彼时中国还可以跟随国外的计算机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中国由于没有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就明显追赶乏力了。而,世界上的芯片技术却突飞猛进。到目前为止,虽然我们有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国际知名的芯片设计和芯片制造企业,
但就整体产业发展而言,相较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可能需要一二十年才能追赶上。
起步晚是重要的历史原因,主导理念的偏差导致创新推进不够是现实原因。曾经,我们在很多方面,希望能够用更省事的办法解决问题,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芯片行业的“短板”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自己通过努力奋斗不断推进创新,一步一步踏实追赶。
突破
侠客岛:面对内部“短板”、外部封锁等难题,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突破?
新华社布达佩斯5月20日电 综述:“一带一路”助推中匈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新华社记者袁亮 匈牙利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2日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冰冻圈消融加速,气候风险水平呈上升趋势
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随着我国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以自主芯片为代表的北斗产业化应用核心技术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已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