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5G技术、标准、产业方面初步建立竞争优势,具备商用部署条件——
5G商用牌照将于近期发放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黄鑫
工信部6月3日宣布,近期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发放牌照是因为我国已具备5G商用基础。当前,全球5G正在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在我国5G技术试验阶段,诺基亚、爱立信、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国外企业已深度参与。此前,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在产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
陈肇雄认为,5G发展总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制阶段。二是频谱分配、网络建设和政策完善阶段。三是应用推广,构建融合应用产业生态阶段。
2018年12月份,工信部给三大运营商发放了5G频谱许可。目前,基础电信企业与有关垂直行业通过深化合作,围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5G应用探索,合力推进5G应用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我国在5G技术、标准、产业方面已初步建立了竞争优势。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龚达宁介绍,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倡导的5G概念、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已纳入国际电信联盟的5G定义,我国企业提出的灵活系统设计、极化码、大规模天线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的重点内容。截至2019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