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通非洲的“神器”:马应龙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高兴
在非洲工作了近20年的刘峰,昨天看到中国品牌日的活动后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马应龙在非洲大陆极受欢迎。
“我是1999年底,被公司派去非洲刚果(金)工作的。那里的卫生条件比较差,我随身带了一些常用药,其中就有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刘峰当时也年轻,其实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但一些同事建议他,去非洲,又热,卫生条件又不好,风油精之类的,多带点总没错。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当地员工说得了痔疮,坐立不安。出于好心,他就随手拿了一支马应龙给他。第二天,那个当地员工特地来感谢,说特别好,家里人都用了,包括还有注入器,用起来很方便。
“那个时候,刚果(金)卫生条件很不好,当地几乎人人都有这个病,发病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而刚果(金)当地可以买到的类似药,都是从欧洲进口的,法国瑞士居多,但价格非常昂贵,一盒的价格在30美金以上,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
那个时候,当地人的平均月收入是150美金左右。
而他带过去的马应龙,不但效果好,用起来方便,还便宜,“甚至还有当地人把马应龙当‘印度神油’用”。反正,在炎热的地方,清凉总是让人感觉舒服。
要知道,当地的上层阶级亦不能免“痔”。马应龙,在打通当地人脉、维护日常关系的过程中,也一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刘峰说,“见当地酋长,我们一般就送一箱马应龙。”
有那么几年,每次回国,中国员工都知道要带点马应龙,“硬通货,好办事”。到后来,刘峰不敢把马应龙随便存放在仓库里了,而是存放在自己的办公室与住处,“享受现金、护照待遇”。
“大概在2008年左右,马应龙正儿八经在当地有卖了,大概5?6美金。尽管价格比国内要贵,但比欧美药还是要便宜许多。当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高消费。”刘峰记得,在刚果(金)所在的中非地区,都卖得不错。
按照网络上女生财务自由的15个阶段来评判,在刚果(金),“马应龙自由”肯定要比中国的“车厘子自由”消费层次要高,大概与“淘宝自由”相仿。
“当地人都知道马应龙,都会发“马应龙”中文读音。”刘峰早就已经离开了刚果(金),去了其他非洲国家,“现在市面上都有卖了,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说他为马应龙这个中国品牌感到骄傲,马应龙绝对是“打通非洲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