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10日摄,合成照片)(新华社)
“中国成为量子通信领袖”
不过,面对各种赞誉,以潘建伟为代表的中国量子科学家们,并没有停下脚步。
2017年8月10日凌晨,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等单位宣布,“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
中国科学院也在当日凌晨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系列成果赢得巨大国际声誉,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中国科研团队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再次在全球相关领域引发轰动。
法国《世界报》在当年8月15日发表了题为《中国成为量子通信领袖》的报道。报道指出,中国凭借2017年8月9日在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的两项成果确保了在量子通信这一未来通信技术领域的至上地位。再加上2017年6月16日在美国《科学》周刊发表的成果,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完成了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这三大实验。
欧洲最大量子信息实验室之一量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罗纳德·汉松认为:“真是了不起的进展。中国人的实验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他们完成了首批地空基础量子任务。将遥远的系统通过量子连接起来已成为现实。”
▲资料图片:2018年12月1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在办公室内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合影。(新华社)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4月17日刊文称,如果你认同“人口结构决定命运”的流行理论,那你也许应该开始学习汉语了,尤其是如果你希望将来在旅游或酒店行业工作的话。因为旅行的未来越来越可能是中国的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张家伟)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增刊《2019自然指数-生物医学》显示,美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产出依然全球领先,但中国正努力追赶,相关科研产出呈现快速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