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大学老师创秘笈学生不做“低头族”(2)

2019-04-03 13:13:27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古诗词诠释数学定理高数课座无虚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无独有偶,北理工数学学院副教授曹鹏把枯燥的数学课上成了“诗词大会”,数学课本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被曹鹏用一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完美诠释,“有些数学定理,同学们很难直观理解,我就利用古诗词,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曹鹏告诉北青报记者,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如何上好“枯燥抽象”的课程,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成为老师们“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首要任务。“巧引妙借厚底蕴,文有诗词言自华”,曹鹏的数学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

“考前翻翻曹鹏老师的语录合集,就相当于给自己划了重点。”数学学院2014级本科毕业生曹越琦对这位数学老师崇拜不已,“现在一提到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理论,我立马就联想到曹老师用《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来形容不同的‘频率’,成了条件反射了!”除了激发兴趣,曹鹏的数学课还有着更大的期许:“我希望学生在我的课上,不仅学到数学知识,也能提升人文素养。”

“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穿越”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一门名为《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的公共选修课成了“网红课”,这门课的授课老师就是被同学们称为“和福尔摩斯有着一样穿衣风格”的苏湛。每次上课,苏湛老师都会西装革履,习惯系一个领带,进入教室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把帽子脱掉,礼貌地放在桌子的一边,然后开始他的课程。苏湛擅长讲述科幻文学和哲学、科学的关系。

“同样是科幻电影,但《流浪地球》讲的是人类为了种族生存而舍弃个人亲情的故事;而《星际穿越》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苏湛在讲课时,更倾向于把学生们带入某个科学情景去感受。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