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基因编辑婴儿”震惊世界 等待贺建奎的将是?

2018-11-28 01:30:17  参考消息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锐参考|中国“基因编辑婴儿”震惊世界!等待贺建奎的将是——

参考消息网11月27日报道(文/丁扬)昨天(26日),一个中国人和他的举动“震惊”了世界。

来自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在他的主导下,两名基因被编辑过、能够对艾滋病免疫的女婴日前在中国出生。

“基因编辑婴儿”震惊世界 等待贺建奎的将是?

随后,舆论被引爆——夹杂着震惊、恐惧、愤怒和质疑的情绪无差别地裹挟了中外科学界,和每一个普通人。

人们几乎无法也不敢说服自己相信:直到这对双胞胎女婴出生,贺建奎才向世界宣布了这个秘密,在此之前,这个项目没有公开申报、伦理审批以及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

一个如此重大的实验,和它如此草率的推进过程,会招致怎样的后果?

后来的事态发展给出了回答:百名科学家联名反对、各方撇清关系、更多关于贺建奎的信息浮出水面,官方宣布介入调查……

其间,人们试图还原这个科学家疯狂举动背后的心理轨迹,试图厘清科学及伦理间的那条边界,以及,试图回答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被全球科学家们所恪守的内心道德和伦理底线,会否被就此打破?

26日深夜,群情如沸之下,贺建奎团队终于出面发声:在本周三(28日)于香港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上,贺建奎将公开该项目数据。

 贺建奎

贺建奎

急转!

这对双胞胎女婴,一个叫露露,一个叫娜娜。

昨天上午,美联社率先发出关于她们如何被制造又如何降生的“独家专访”,以及一段和贺建奎的面对面采访视频。

文章在标题中即点明了贺建奎的“成就”:中国科研人员宣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如果这(“基因编辑婴儿”降生)是真的,那将是科学和伦理的深刻飞跃。”报道说。

美联社报道截图

美联社报道截图

此外,报道就贺建奎的实验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外围采访,并透露一些关键性信息:例如多名中外科学家对这项实验的批评或者(少数)支持,贺建奎本人所具有的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身份,以及为项目提供伦理审查申请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专访发布的时间点卡得也很巧——25日,贺建奎才刚刚向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的组织者之一透露了此事。而美联社“在早些时候对他做了专访。”

小锐查阅发现,至少在26日中午之前,“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相关新闻还被定义为即将刷屏世界的“最牛新闻”。

但随着话题热度的上升,情势从下午开始急转直下:消息的确刷屏了,但却是以不断“反转”的方式。

26日下午,相关各方就“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作出回应。(制图/小锐)

26日下午,相关各方就“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作出回应。(制图/小锐)

在那份被广为转发的联合反对声明中,122位科学家指出,贺建奎的所谓研究,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而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我们作为生物医学科研工作者,坚决反对!!!强烈谴责!!!”声明说。

26日晚上,舆论热度进一步延烧之下,国家卫健委发出声明表示:对“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事宜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争议

舆论风暴眼中的贺建奎本人,至今没有现身。

但无论是在昨天下午其团队更新的多份视频,还是在美联社的采访中,贺建奎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知道会有争议,但我愿意为有需要的家庭接受指责。”

而据美联社报道,在首例试验中,共有7对“有需要”的夫妇接受了胚胎修改。

“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不仅仅是创造第一,还是制造一个榜样。”贺建奎说。

但他同时表示:接下来,社会会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贺建奎接受美联社采访

贺建奎接受美联社采访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社提到,著名遗传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乔治·丘奇为基因编辑对抗艾滋病的实验作出辩护:“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尤其是癌症正成为当前公共卫生主要的、不断增长的威胁。”

支撑丘奇观点的论据在于,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来编辑基因,即通过CRISPR工具对DNA进行操作,以提供所需的基因或禁用导致问题的基因。

而贺建奎本人更宣称,实验“首要考虑了安全性”,所编辑的基因也正是目前被研究得最为透彻的CCR5,他甚至将此次基因编辑形容为“一种类似于疫苗的疾病预防”。

但据英国科学期刊《自然》介绍,目前基因编辑实验仅用于针对少数严重疾病的研究,而很显然,编辑精子、卵子或者胚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科学界一直担心,一旦界限打破,终有一天这项技术会被用作其他途径,例如增强智商、优化基因等。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既有秩序和公平都将被颠覆。

“基因编辑婴儿”震惊世界 等待贺建奎的将是?

对此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观点是:在针对新生儿癌症的有效对抗措施中,基因编辑手段因其不可预测性而被视为非必要选项。

英国BBC网站则指出,关于这项技术,目前加拿大、澳大利亚、西欧各国(除英国)和韩国等都有明确法例禁止。

而关于贺建奎本身所强调的“简单”和“安全”,著名生物学家颜宁的一段话也许能予以回应:

 颜宁微博截图

颜宁微博截图

丢人……

按照此前承诺,贺建奎将于明天现身香港,并公布这项基因编辑项目的具体数据。

但这些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已经蒙受阴影的中国科学界声誉“挽尊”?这个问题可能无法回答。

正如许多网友纷纷用“丢人”来形容贺建奎项目引发的争议,事实上,在这轮针对“基因编辑婴儿”的报道中,外媒的反应和措辞都相当激烈、严厉。

“基因编辑婴儿”震惊世界 等待贺建奎的将是?


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中,英国学者将贺建奎的项目斥为“魔鬼行为”,并呼吁全球抵制。

而路透社援引英国牛津大学的医学伦理学专家朱利安·萨卢列斯库的话称:“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个实验就是骇人听闻的。”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则关注到“基因编辑婴儿”项目背后的“深水”——贺建奎团队与深圳和美医疗的关系,南方科技大学在贺建奎公司所占有的股份,以及那纸目前无人“认领”的伦理审查申请书……

 网络流传的伦理审查申请书

网络流传的伦理审查申请书

目前,“基因编辑婴儿”带来的巨大争议还在继续。而就在小锐截稿前,又有新的关键情节出现。

先是有媒体爆出针对参与基因编辑实验志愿者的知情同意书。

据知情同意书披露,项目经费来自南方科技大学,项目目标在于“生产”免疫艾滋病毒婴儿,但对于实验存在的脱靶风险,项目组不承担“超出现有技术的风险后果”。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部也给出了最新回应——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部长茶座”活动中,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徐南平说。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键词:
关闭
 

相关新闻